我想知道关于青海高原的知识.

热心网友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80%以上的地区在海拔3千米以上,和西藏共同形成了地球“第三级”独特的自然景观。碧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白皑皑的雪山、光秃的石头山、绿色的草地、成群的白羊、黑牦牛、笔直的白杨树、湛蓝的青海湖、清澈的黄河水、强烈的阳光和人们脸上印着“高原红”。青海高原真是好一幅高原风光画。   高原古城西宁市为青海省省会,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唐蕃古道”与“丝绸之路”中的要冲和商业重镇。气温适宜,是理想的消夏避暑旅游之地。著名的旅游景点有青海省博物馆、东关清真大寺、北禅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等。  青海高原景点   青海省博物馆:位于西宁市城西区,是一座建筑面积为20000平方米的仿古建筑,馆藏文物30000余件,从旧石器时代到民国。有史前文物、青海民族关系文物和青海藏传佛教艺术、青海民俗文化等展览区。  东关清新大寺:西北地区四大清真古寺之一,与西安化觉巷寺、兰州桥门寺、新疆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并列,闻名国内。整座大寺气势雄伟,金碧辉煌,是一座融塔、墙、殿为一体的伊斯兰建筑,集中体现了回族建筑的艺术风格。  蓝色海洋———青海湖: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距西宁市151千米,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列入《国际重要湿地手册》,并加入《水禽栖息地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青海湖碧波荡漾,烟波浩淼,一望无际,青海湖畔辽阔的草原上,每当春夏时节,绿草如茵,到处盛开着五彩缤纷的野花,一片又一片金黄色的油菜花,随风起伏,一群群骏马、牛羊以及不时出没于草丛间的草原动物,还有远处山顶的皑皑白雪,蔚蓝色天空飘动的朵朵白云……组成了神奇迷人的绝妙风光。青海湖西北角有鸟岛,每年四月来自南方约万只候鸟在此筑巢栖息,情景有趣,场面壮观,是青海湖上的一大奇观。  黄教圣地-塔尔寺:国家4A级景区,位于湟中县鲁沙尔镇,距西宁市25千米。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建筑宏伟壮观,为藏汉建筑艺术相结合的佛教园林建筑群。其中著名的“艺术三绝”为堆绣、壁画、酥油花,还有四大学院。  文化名山———日月山:位于湟源县境内,距西宁市86千米,因山顶部由第三纪红色沙砾岩组成而呈红色,故古时称“赤岭”,为国家级著名的旅游景点。日月山是文成公主西嫁吐鲁番的一个重要途经之地,留下了无数美丽动人的传说。  金银滩草原:西部歌王王洛宾曾在此驻足采风,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将中国西部的草原风光描绘得十分格外诱人,它也使得青海湖畔、西海郡故城所在的那个名叫金银滩草原的地方变得异常吸引目光。  互助土族风情园:位于青海省互助县威远镇。风情园由近20余个旅游接待点组成,形成了以土族民俗民情、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农业种植、风味餐饮、旅游特色商品等协调配套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土族妇女的服饰很独特,衣袖是用红、绿、黄、紫、蓝五色彩色拼制而成,鲜艳夺目,美观大方,故称“彩虹的故乡”。土族文化艺术丰富,有“安昭”舞、“轮子秋”、“花儿”等。 ——摘自搜狐广东站 青海高原“变软”了吕雪莉 宋常青   科学家研究表明,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位于世界屋脊东部的青海高原冻土几十年来持续退化,青海高原正在持续变软。而冻土的明显退化,导致青海高原生态环境蜕变显著。  这项题为青海省冻土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的研究课题,日前已经通过验收。承担此项课题的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高原冻土区气象台站多年来积累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研究认为,气候变暖是造成青海高原冻土退化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影响冻土的社会、自然因素当中,气候因子及其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冻土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最为敏感。  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负责人秦宁生介绍,高原冻土具有特殊的生态环境功能,诸如控制植被成为适应寒旱生境的年轻植物区系、冻土及其活动层还具有调节水资源的作用等。冻土退化使它这些生态环境功能减弱,而冻土影响工程建筑稳定性的地质功能增强,从而加速了高寒草场的退化、地表水资源的减少,并引发出更多的冻土区工程地质问题。加强冻土勘测和研究以及采取防治冻害等对策,树立科学发展观,对开发利用和保护好冻土环境显得尤为迫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1月17日 第十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