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察和徒分别什么意思?不人虎穴,焉得虎子。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些名句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热心网友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俎”(zǔ): 厨房里的刀板。刀板上的肉,只有任人宰割。譬如萨达姆落入美军手中;菜鸟掉进猎人网里……【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出自《汉书》。“察”:精明、警觉;“徒”:同类或伙伴,译为现在的话就是“朋友”。水清到极点就没鱼了,人明察得太过分,也就没有徒属群众了。喻凡事不能过于苛刻。如你过于挑剔,哼!没有人愿做你的朋友啦。【不人虎穴,焉得虎子。】不进入老虎的窝,怎么能捉到虎崽?常用于战斗英雄或现在警察卧底。【】出自陶渊明《移居二首》。1。好的思想与新奇的观点值得人们共同欣赏、品评、探讨,相互切磋。2。好的思想与新奇的观点,不同的人会认同或不认同。“相”:交互;“析”:分开。互为反义词。 (我不知道哪一个解释是对的,或者都不对。这句话常常见到,但不会解释)如《三国演义》中,曹操行刺董卓失败后逃亡被捉,县令感动于曹操的慷慨陈词,抛弃家小与官位与曹操同奔救国亡命之途。书上说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愿变成破碎了的玉,也不做一块完整的瓦。意同“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如不幸被捕的地下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