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28日,国家邮政局将发行一套“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当年,郑和下西洋船队颇为壮观,航程万里,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给后人留下说不尽的话语。请以“郑和下西洋”为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给点思路就行!!!
热心网友
郑和下西洋:永恒的辉煌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600年前,即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以强盛的综合国力为后盾,明永乐帝作出派遣郑和下西洋的决策,郑和统率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开始了伟大的航海活动。这支在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七下西洋,持续28年之久,“云帆高张,昼夜星驰”,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标志着中国古代的海洋事业达到了鼎盛,造船技术和航海能力发展到古代社会的巅峰,在世界航海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600年后,中国政府将明朝宣布下西洋的7月11日定为航海日。这一世界航海史上最令人瞩目的事件,自此在民族的记忆里成为永远的丰碑。在今天这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在这一海洋的世纪,郑和下西洋所代表的中华古代文明的辉煌,意味着什么?众所周知,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从各自相对隔绝、相对闭塞的陆地走向海洋,最终融为一个整体世界的历史。追本溯源,经济全球化自海洋始,海洋的世纪自郑和下西洋始。它与中国强盛的国力和极其辉煌地走在世界前列的科技水平相联系,是中国人首次以史无前例的规模走出国门、走向海洋,与外部世界和平交往的壮举,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是我们的先民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在人类文明史上,丝绸之路连接了东西方文明。古代文明间的交往互动,主要有赖于亚欧大陆上自古形成的陆上通道。汉代张骞通西域,其重大意义在于为陆路交通开辟了新时代。而在人类文明史上为海路交通开辟新时代的正是郑和下西洋。人类历史不是开始于一个整体的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是人类文明史极大发展的结果。正是在15世纪出现的东西方向海洋不断探索的进程,最终使人类汇合在一个整体世界之中。在15世纪初,史无前例的郑和七下西洋,大批中国人走出国门,走向海洋,从“西域”到“西洋”,标志中国对外交往发生从陆向海的重大转折,也标志人类交往发生从陆上向海上的重大转折,促成世界文明互动中心脱离了亚欧大陆,转移到海上;一个海洋的时代宣告到来,也最终决定了世界的走向。到15世纪末,葡萄牙人航海东来,无独有偶,登陆地正是郑和七下西洋每次必到的印度古里,也即卡利卡特。随后,葡萄牙人沿着郑和的海上航线,追寻到马六甲,东西方在海上汇合,一个整体的世界在海上形成。就此意义而言,郑和远航是古代传统的一次历史性总结,同时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纪念郑和具有世界意义,还体现在人类文明史上存在不同的航海模式,有着不同的实现机制,也有着不同的结果。郑和下西洋所代表的和平交往航海模式与西方的暴力掠夺航海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历史可以作证,郑和高扬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人文精神,使海道清宁,人民安业,在长达28年的航海活动中仅有3次战事发生,没有占据海外国家一寸土地,明代中国的世界形象,在七下西洋中树立起来,得到了世界公认。郑和所到的东南亚一些国家至今仍纪念郑和。郑和下西洋已经成为一个象征符号,它所体现的中国睦邻友好、和平交往的理念与实践,为人类和谐相处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适相吻合。总之,迄今为止人们对郑和下西洋意义的认识,由于缺乏置于人类文明史进程长时段的考察,因此多少远离了历史真实,将一个整体世界形成的功绩,主要记在了欧洲人的账上。这是令人遗憾的。试想如果没有中国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走向海洋开通海道和商路,没有人类交往从陆向海的重大转折,没有文明互动中心的空间转换,也没有繁盛了一个世纪的当时世界上最稳定、也是最繁荣的贸易网络之一——亚洲国际贸易网络的形成,准确地说,欧洲人的航海东来也将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