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河流

热心网友

“四”是量词,“四川”就是四条河流,它们是岷江、沱江、嘉陵江和涪江,都是长江支流,是四川省内的四条大河。

热心网友

四川的“川”是河流的意思。“四”是量词,“四川”就是四条河流,它们是岷江、沱江、嘉陵江和涪江,都是长江支流,是四川省内的四条大河。但现在涪江已归入重庆市。

热心网友

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宋设川峡路(注:非川陕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再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峡西路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四川,其间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得名的开始,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省名至今未变。 秦灭巴、蜀后,在四川推行郡县制,在原巴蜀地区设置了巴郡和蜀郡。汉初增设了广汉郡,汉武帝元封5年 (前1历年),在全国设13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部。三国末年,魏灭蜀后,分割益州,另置梁州。两晋和南北朝时期一直沿用梁、益二州建制。唐太宗贞观元年 (公元627年),废除州、郡制,改益州为剑南道,梁州为山南道。唐玄宗开元23年 (公元735年),剑南道又分为剑南西川节度和剑南东川节度,"川"字开始在四川地区区划名称中出现。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州县大加减并,宋军灭掉后蜀政权后设置西川路,开宝6年 (公元973年),又分设峡西路;太平兴国六年 (公元981年),又将西川路和峡西路合并为川峡路;宋真宗咸平4年 (公元1001年),将川峡路一分为四,即益州路 (后改成都府路),梓州路 (后改潼川路)、利州路 (州治广元)、夔州路 (州治奉节),合称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这就是"四川"一名的由来。元朝在各地设置行中书省,川峡四路全并成四川行中书省,"四川省"名自此问世。明、清时期,四川省建制未变,疆域己达川西高原和凉山地区。民国时期,四川形成军阀割据局面,行政建制极不统一。1935年,蒋介石势力进入四川后,把四川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专员区及西康行政督察区;1939年,又将西康督察区和四川的17、18督察区合并为西康省,实行川、康分治,直到1955年撤销西康省,将金沙江以东地区划归四川,四川省的西部省界最后确定下来。1997年3月,重庆市升格为中央直辖市,并将涪陵、万县二市和黔江地区划归重庆。划归重庆市的土地面积共8。2万平方公里,人口3002万。现在的四川省共有21个地区 (市、州)辖县 (县级市、区)128个。四川的“川”指西川路。

热心网友

是指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