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舍利,梵语中意为“尸骨”,指死者火化后的残余骨烬。通常指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留下的固体物,如佛发、佛牙、佛指舍利等。佛教经典中把舍利分为两类:一为法身舍利,即佛祖所说的佛教经典,二为生身舍利,即佛祖火化后留下的固体物。后者又可分三类,一是骨舍利,白色;二是肉舍利,红色;三是发舍利,黑色,均圆明皎洁,坚固不碎,迥非世界珠宝可比。佛教认为,只有虔诚奉佛,悟道得法的人才会自然结晶舍利,非常人可得。
热心网友
阿弥陀佛!“舍利子”是修行人,持戒修行的“结晶”。修行人心地越清净,持戒越精严,层次越高,境界越高,修行功夫越深,圆寂后得到的“舍利子”就越殊胜。南无阿弥陀佛
热心网友
看到大家有一个普遍的误解就是认为心经中的“舍利子”也是指佛门圣者肉身火化后的结晶。事实上心经是观自在菩萨(也就是观世音菩萨)向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智慧第一”的舍利弗阐述般若妙心,这里的“舍利子”是菩萨称呼舍利弗。我们最熟悉的心经中译本是唐朝玄奘法师所译,事实上这是精简版本,玄奘法师写出的是最精华最核心的部分,对照其他翻译版本就可以看出实际上此“舍利子”非彼“舍利子”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罽宾国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及菩萨众俱。时佛世尊即入三昧。名广大甚深。尔时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观自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离诸苦厄。即时舍利弗承佛威力。合掌恭敬白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欲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者。云何修行。如是问已。 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告具寿舍利弗言。舍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时。应观五蕴性空。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室腊闳舨廾鄱喙市奈薰野N薰野饰抻锌植馈T独氲叩姑蜗搿>烤鼓??。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莎婆诃 如是舍利弗。诸菩萨摩诃萨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应如是行。如是说已。即时世尊从广大甚深三摩地起。赞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应如是行。如是行时一切如来皆悉随喜。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具寿舍利弗大喜充遍。观自在菩萨摩诃萨亦大欢喜。时彼众会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愿与各位同道一同精进。
热心网友
什么是舍利子?舍利子是天竺尸骨之名,音译为舍利子。由于断烦恼者死后火化时,其尸骨异于常人,部份尸骨化成晶莹美观之颗粒状,所以有人将已断烦恼之亡者火化后之尸骨舍利子,作为圣物而收存纪念之。所以舍利子只是断烦恼者死后之表显物,并非真实佛法。 佛入灭后,故意将尸身化为碎身舍利,欲使多数人都可以分得纪念供养。甚至于为度有缘之众生,有时无中生有,忽然出生舍利子,使人生起信心,进而修学佛法;但这不是舍利子本身的功德,而是 佛的威神力所变现。尚未见道的凡夫,只要世间五欲的烦恼很少,有时也能烧出舍利子,不一定要断我见以上的圣者才能烧出舍利子;所以有些八哥鸟类,被教导念佛数年以后,死后也烧出舍利子;有的人五欲烦恼很少,虽然没有学佛,死后也烧出舍利子;外道修行者,如果对世间的五欲贪着减少了,或者断除了,虽然还没有断我见,还不是佛法中的圣者,死后也能烧出舍利子。所以舍利子的生成,是因为世间欲的烦恼少了以后,死后便会烧出来,与佛法的修证不一定有关。 佛所最重视的舍利,称为法舍利,也就是三乘菩提的正法;所以佛弟子应该以护持 佛的法舍利,做为护持佛教的最重要内容。刀笔吏 / 文(转贴) 见---平实论坛--实修参考。
热心网友
舍利子不可得,因其不在有无中,不在有色无色中.
热心网友
舍利(即舍利子),是梵语音译词,意为有道行的高僧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故舍利又名佛骨。佛教经典《摩诃般若罗密多心经》说:“舍利子是诸佛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舍利坚固如钢,金光闪闪,形态各异,色彩缤纷,其形态有珠形、花形、块形、牙齿形等,颜色有黑、白、红、银、蓝等,故称为“五色舍利”。据说,白色的是骨舍利,黑色的是发舍利,红色的是血肉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