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

热心网友

甲状腺原泡上皮细胞的生产功能是合成并且分泌甲状腺激素。甲头腺激素的作用,主要是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基本生理过程。增强组织内糖和脂肪的氧化分解活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是维持正常生长和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当甲状腺功能低下时,若为婴儿则生长非常缓慢,长骨发育迟缓,骨骺不能及时闭合,以致身体矮小、脑发育障碍,智力低下,故称呆小症。   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一些其他器官的影响同样是很...

热心网友

甲状腺原泡上皮细胞的生产功能是合成并且分泌甲状腺激素。甲头腺激素的作用,主要是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基本生理过程。增强组织内糖和脂肪的氧化分解活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是维持正常生长和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当甲状腺功能低下时,若为婴儿则生长非常缓慢,长骨发育迟缓,骨骺不能及时闭合,以致身体矮小、脑发育障碍,智力低下,故称呆小症。   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一些其他器官的影响同样是很重要的,如对中枢神经系统,由于甲状腺功能低下,会出现感觉迟钝、说话缓慢、疲倦思睡等。甲状腺激素对心血管系统及生殖系统也有比较明显的影响。但其作用机理至今仍未完全阐明。   当甲状腺激素缺乏时,全身代谢活动下降,以致引起临床综合症,称为甲状腺功能低下,临床表现在男性生殖系统方面,可出现性功能低下,性成熟推迟、副性征落后,性欲减退、阳痿和睾丸萎缩。在女性可有月经下调、经血过多或闭经,一般不孕。无论对男女病人的生育都会产生影响。   治疗方面,一经确诊,就及时治疗。常用方法是应用甲状腺粉(从运动甲状腺制备的一种粗制剂),成人开始剂量要小些,从每日0.015~0.03克开始,两三个月内逐渐加量至每日0.12~0.24克,以后根据病情决定停药时间。如果为准确掌握甲状腺激素的剂量,可采用纯甲状腺素或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此外还可以根据症状,施行对症治疗。   中医对甲状腺功能低下而表现性功能障碍者,可采取温肾健脾,调查气血方剂予以治疗,可用熟附块10克(先煎)、肉桂1.5克(后入)、黄芪12克、党参10克、鹿角粉3克、熟地12克、当归10克、萸肉12克、山药12克、怀牛膝10克、菟丝子12克(或仙灵脾15克、青陈皮10克、枸杞子10克)。以上方剂可根据病情辨症加减。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在胎儿期、新生儿期及幼儿期甲状腺机能不足时,基础代谢率低,生长发育缓慢、骨骼短小、身体矮小、智力低下、怕冷迟钝、称为呆小症(克汀病);成人期,以畏寒肢冷、乏力懒言、反应迟钝、皮肤干燥、厌食腹张等为其基本表现。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可产生钠潴留,大量粘蛋白在皮下积聚而形成粘液性水肿,表现为眼睑浮肿、唇厚、舌肥、手指短肥、毛发干枯、皮肤粗裂干皱、皮下粘液堆积等。如果体内循环中甲状腺激素长期处于不足或缺乏状态,则将导致甲状腺机能减退危象,从而表现出低体温、二氧化碳潴留、缺氧、昏迷等。呆小病应以预防为主,孕妇摄取足量的碘化物即可预防其发生。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患者应保证休息,适当补充甲状腺激素。对于粘液性水肿昏迷者,应注意保暖和吸氧。除了使用甲状腺激素外,还应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并应抗休克,抗感染。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虚劳”、“心脾肾阳虚证”的范畴。其病是因饮食、体质因素及失治或误治、烦劳过度等,使膊肾阳气不足,脏腑功能衰减所致。临床常见的证型有:   1.脾肾阳虚型:小儿发病表现为聋、哑、困、小、瘫、头软不能抬举,常有流涎,肌肉松驰,不能站立。成人发病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萎黄,下胶水肿,活动减少,反应迟钝,肝腹胀满,舌胖淡苔白,脉沉细。   2.肝肾阴虚型:证见贫血面容,毛发干枯脱落,指甲厚脆,头晕眼花,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3.阴寒内盛型:证见形寒肢冷,面目虚浮,皮肤苍白或萎黄,四肢肿胀,嗜唾懒言或神昏不语,舌胖苔白,脉沉迟。   一、可选用的西药   1.甲状腺片:用于克汀病时,剂量随年龄而异,4个月以下小儿每天口服4—8mg,4-8个月小儿每天口服12—30mg,8—12个月小儿每天口服30-40mg,1-2岁小儿每天口服45-90mg,2-4岁小儿每天口服60-120mg,开始剂量应小,为足量的1/3,以后每1-2周增加1次。用于粘液性水肿时,开始剂量一般为每天20-40mg,以后逐渐增加到90-180mg,维持量为每天60-120mg。   2.左旋甲状腺素:一次口服25微克,一日2次;以后每1-2周增加50微克,最终剂量为每日O.2-0.3mg。一般维持量为每日0.1-0.15ml。   3.伴有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者宜同时给予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每日5-10mg,分1-2次口服。    您必须看医师,如果您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   开始替代治疗后3周内症状未能得到改善;   新出现的不能解释的症状;   发生昏迷或搐搦时,应立即呼叫120急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