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解释解释“孟浪”的典故?

热心网友

举止莽撞失礼

热心网友

“孟浪”指语言举止轻浮或鲁莽,也形容失礼。最早语出《庄子 齐物论》:“瞿鹊子问于长梧子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文中“孟浪”对应“妙道”,有“不当、不妥”之义。后世延用为言谈举止轻浮鲁莽。明代程登吉所撰《幼学求源》卷三 〈人事〉也载:“孟浪由于轻浮,精详出于暇豫。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 《幼学求源》一书内容丰富,诸如天文地理、人情世故、婚姻家庭、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制作技艺、鸟兽花木、神话传说等等,无所不包,几乎囊括了过去人们日常生活中较常用的知识与词汇,象一部微型百科辞书。形式上采用对偶句式,句子有四言、五言、七言等,一般都文字简炼,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易学易懂易记。《幼学求源》是我国明清以来广泛流传的蒙学读物,在明清两代的乡塾蒙学教育中起到积极作用。俗话说“读过《幼学》会看书,读过《龙文》会说话”,可见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