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课,主要是讲经济自主创新,不知那位大虾有与之相关的讲稿。

热心网友

cctv经济大讲堂之成思危:自主创新与中国现代化     中国经济大讲堂,本期主讲嘉宾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成思危   畅谈自主创新和中国现代化,   打开关于中国经济创新的问号。   主持人:   电视机前的观众大家好,欢迎各位收看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特别节目《中国经济大讲堂  成思危先生,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   1935年6月生,湖南湘乡人。   1951年12月参加工作,1983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4年至96年任化工部副部长, 1996年任民建中央主席。 1998年3月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成思危先生不一遗余力地推动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他的《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在1998年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被列为一号提案。在他的倡导下风险投资在中国才真正开始引起政府和国人的重视。   主持人:   成先生您好,谢谢您来到我们中国经济大讲堂,我知道您今天准备的演讲主题就和创新有关,是自主创新和现代化的关系,这和我们听到您很多的演讲不一样,为什么今天选择这样一个主题做演讲。   成思危:   这原因是第一我讲经济讲太多了,没有太多创新了,所以我大家可能都听过我的观点,所以我今天换一个主题。   主持人:   成先生从自己做起开始创新,我们为他的创新鼓鼓掌。   成思危:   第二是我觉得创新非常重要,但是我们现在对创新很多理解我觉得还有一些不够完整或者说欠缺的地方,所以也愿意利用这个机会谈一谈我对创新的理解,那么第三是因为我多年来我是搞研究工作,然后搞科技管理工作,那么近年来在积极地推动风险投资事业,那么这跟创新都很有密切关系,所以我想利用这个机会,来宣传推动创新的重要性,所以我选择了这么一个我平常不大谈的题目,我跟大家探讨,希望跟大家交流,如果我的观点有什么偏颇之处,也希望大家指正。   主持人:   成思危先生曾经告诉我他一个月大概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第一线做调研工作,所以我相信今天这个题目当中包括了他很多调研成果也包括了他很多思考,让我们用掌声一起揭开今天的演讲。   你知道是谁最早提出创新的理论吗?   今天中国的创新是什么?   “大家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成思危将为您打开这些问号。   成思危:   大家知道创新的基本定义是指引入或者产生某种新事物而造成变化,那么创新理论最早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雄彼德1912年经济发展理论这本书里提出来的,他当时提出来的定义是说,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组合,包括开发一种新的产品,从用一种新的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或者控制原料或者半成品一种新的来源,以及实行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他当时提出就这五个新,都属于创新,那当然他从1912年到现在已经快一百年了,创新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发展,但是从最初的概念,演变到今天我们认为创新本身还是指的是引入或者产生某种新事物,并且造成变化,所以创新和发明是不一样的,创新不一定都是发明,当然发明肯定它里头有创新,所以这一点我想大家应该可以理解。大家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本身来说,它不仅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保证,企业如果没有创新它就没有办法生存和发展,所以我常跟一些企业家说过,你企业家的成绩只是过去,永远你是面临,每天都要面临新的挑战,你不断地要创新,所以企业家考虑的不是今天干什么,而是要考虑明天干什么,因为今天干什么日常工作都有人做,重要的是考虑明天干什么,同时创新也是一个国家,特别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这个就是一个简短的前言。   下面我谈谈三种类型的创新,创新可以说大体有三种主要类型,就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是指把一种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的服务引入市场,实现它商业价值的这个过程。   管理创新是指把一种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或者新的组织形式引入企业,或者国家的管理中,并取得相应的效果的过程。   而制度创新呢,则是指将一种新关系新体制或者新机制引入人类的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并且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过程,关于这些在我主编和我作为主要作者的一本书就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对策这本书里,我们这些观点有比较详细的阐述。   那么首先讲技术创新,刚才说了技术创新是指把一种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服务引入市场,来实现它商业价值的过程,那么这种创新呢,大体可以说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属于跟随创新,就是说别人有一个创新了,那么你呢,在它的基础上或者在它的外围,再去发展新的东西,你比如CDMA手机,这个韩国CDMA手机是从美国引进的,它的核心技术还是美国的,但是呢,韩国近年来它对CDMA手机的一些外围技术它做了很多的创新,所以它也掌握了很多这个方面的这个专利,所以这样的话,它就是等于是在别人的基础上,跟随着在外围发现了很多创新,那么这种创新呢它本身也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尽管它现在核心技术还是要交给美国专利费,但是它外围的专利技术已经使得它CDMA手机已经树立了比较良好的基础了。所以像韩国只有CDMA,到韩国GMS手机去没用,它只有CDMA。   第二种类型创新叫集成创新,所谓集成创新就是把现有技术的组合,组合起来而创造一种新的产品,新的东西,这个里头最典型的就是复印机,复印机在它创新出来之前它的所有的技术都是成熟的,但是要把它组合起来变成复印机,这个技术它是这个创新出来的,所以这个是集成创新。   当然还有一种是原始创新,原始创新是从一种发明开始,那么我们说企业要具备自己的研究开发能力,所以现在来看呢,在国外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根据行业的不同,一般是从3%到10%多,特别是高科技的行业,像IT,像生物技术,制药,等等这些行业,它的研究开发费用都是要占到它销售额的10%左右,那么有企业的研究开发队伍也是非常强的,那么所以这些企业要保持这样一个能力才能不断创新,因为如果企业不能创新,它就在市场的竞争中就很难立足。那么另外一个方面企业对市场的需求要有敏感性,这主要表现在要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改进老产品,或者开发新产品,我刚才说了,你比如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尼龙,尼龙大家知道在投入市场初期的时候,只是用来制造降落伞和尼龙丝袜,到1945年就把尼龙扩大用途,就用于纺织用的精纱,1948年扩大到轮胎,作为轮胎的帘子布,1955年把尼龙的用途扩大到用来做膨胀纱,1959年把尼龙用来作为地毯纱,大家知道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当它一个用途的产品需求饱和以后,他开发出一个新用途,于是又打开了它的新的周期,这样不断地开发新用途,就使得尼龙应用的面越来越广,产品的生命周期就延长了,使它不断能保持盈利。   那么所以我们说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敏感性,也是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那么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可以使企业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生产他人难以模仿的产品,这样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有利于企业走上技术创新为核心的这种集约式的发展道路,这是第一种创新。   你是否遇到过市场逼迫你创新的压力?   从重视经验到重视管理科学,从重视管理科学到重视企业文化,   来听听,成思危先生的企业创新三部曲,   分析创新,解读创新   中国经济大讲堂,解答这些问题   成思危:   第二种创新呢,第二种类型的创新是指管理创新,所以现在我们对创新的理解很多人就只理解成为技术创新,这个是不对的,创新是包括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三个方面,所以第二种类型是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指把一种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或者新的组织形式,引入企业,当然也可以包括政府的管理之中,并取得相应的效果的过程。那么我们这个从管理的发展过程来看呢,大体上这个有三种,有三个阶段,或者说以三种管理方式为主的这样的一个发展的过程,就是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大家知道管理最初的时候是靠人的经验,靠管理者的经验去进行管理的,那所以这个呢就是以经验为主的阶段,这个在十九世纪前差不多都属于这种,那么十九世纪末叶到二十世纪初叶,科学管理开始兴起,那么第一种趋势,就是说你这个科学管理分工分得这么细产生一个问题,就是每个工人他每天就简单的操作,简单的操作他就没有创新的积极性,因为我每天反正就拧这几个螺丝钉,我关心什么全局呀,关心什么创新呢,第二是由于你分工分得这么细,必然你的组织层次就是多层次的要有很多级,那么大家知道,每多一级这个信息的传递就容易多一个失真的机会。讲一个笑话,比如小李看见老张上医院,他可能跟小王说,老张上医院看病去,小王呢跟小陈说,哎呀,老张上医院看病,看来病得可能不轻啊,等小陈跟大李说,哎呀,老张病得挺重的,没准是癌症,等大李跟王科长说,你知道吗,老张得癌症了,这王科长再向领导一报告,老张得了癌症,咱们得赶快采取措施啊,结果最后这个领导一问老张你上医院了,是,你干吗去了,我给爱人拿药去了,根本没有生病,由于层次太多造成信息传递的失真。就容易造成指挥上的失灵。   第三,由于你这么多分工,你必然有很多的部门,大家知道阻力最容易发生在部门之间,因为这个部门认为我非常重要的事 那个部门认为不着急,因为不是对我非常重要,所以这样组织的效率就差了,你比如说客户打电话给一个部门,说我家的电话坏了,你是不是修理修理,这个部门可能记录下来了,但是打电话给维修班的时候,(维修班说)着什么急?今天下班了,明天再说吧,因为他也不着急,所以这样就容易造成工作效率的低下,这种情况底下,从八十年代开始,美国有两个教授海默、查比就提出了要重组业务流程,把业务流程重组,要改变那种分工细的情况,要让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独立自主的管理的层次,那么他就可以发挥它的积极性,这样同时使组织变成扁平的,这样提高组织的效率,减少信息失真,减部门间的扯皮和摩擦,所以,不信你们可以看,哪个机构部门机构越多,它扯皮的事越多,道理就在这里,所以这就是组织上管理上的创新。   管理上的另一个创新就是文化管理的兴起,就是我说的第三阶段,八十年代以后,由于这样企业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随着企业业务流程的改组,同时也就提出一个问题,用什么办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这个是说不是靠科学的监督的办法,而是要靠文化的手段,所以就开始注意到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手段,那么企业文化它外在的表现就是音像,楷模,仪式等等,你比如说你们校庆出本画册,拍个录像片,这个就是音像资料,让大家以你们学校为自豪,楷模就是我们先进工作者了,等等,表扬,还有仪式,你比如说建校多少周年搞个纪念活动等等,但是这些都是外在的,内在的实质是企业共同的价值观,这个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企业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大家才能够把职工凝聚起来,来努力实现管理的目标,所以呢,文化管理外在的形式是需要的,外在的形式都是为了增强内在的价值观,对吧,比如说清华的吧,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些都是一种价值观,因为有这种价值观,通过你们校庆通过你们出画册 通过表扬先进优秀学生逐渐树立这种价值观,所以这也就是管理创新的两个很重要的发展趋势,   我曾经到乐凯胶片厂去,我跟他们的人员就说,我说像你们这种胶片厂更得树立质量意识,为什么?你的胶卷比别人便宜,人家买你胶卷结果去旅游,一照像,回来一晒出来,青面,脸是青的,他的损失就不是这个胶卷的钱,你说我再赔一个胶卷,没用,他旅游花那么多钱,那么多经历怎么办,所以你们要知道,出这么一件事就可能把你整个牌子给你砸了,所以这些就是我们文化管理的重要性。这是管理创新。     我觉得这个就是这样,这个第一我觉得大学生需要具备的就是一种求实的精神,和一种善疑的精神,所谓求实,就是你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学会你的知识,这是必须的,如果你不认真学 就老想创新你绝对创不出来,创新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才能创,所以一定要学好你的知识,这点非常重要,但是也要善于从里面提出问题,书本上的东西,或者老师讲的东西,不见得都对,或者说也可能进一步推敲的余地,你要能善于能从这里面提出问题来,所以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个不能像,不能什么都是对对对,对对对,那就不行,也应该看,这里头有没有值得推敲思考的地方,包括我们在生活上在很多问题上,都会思考,就是说社会上有个什么样的需求,如果这个需求我抓住了,可能就是一个商机,可能就会出现一个创新,所以我觉得在大学生来说,当然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大家不可能都做比尔盖茨,都是中间辍学去 像比尔盖茨、杨致远辍学去办企业,那只是少数中的少数,但是我想这种精神应该有,这种就是永远保持一种好问,勤学好问的精神,学问学问,光学不问那是傻读书,光问不学那是乱读书。   主持人:   希望所有的学生朋友以此共勉,我们在这里特别感谢成思危先生来到我们今天中国经济大讲堂,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成先生带来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提法,他把世界上的国家分成两类,大家刚才都听到了,一类是头脑国家是生产和输出知识的,一类是躯干国家,是接受和运用知识,我们作为13亿国家的大国,我们不能满足于躯干国家,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头脑,我们有自己的创新,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创新结果,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面对发展变化的中国,面对这样那样的思考和困惑,我们的节目愿意和大家打开中国经济的问号,好我们感谢成思危先生,下一期中国经济大讲堂再见 原文地址: 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