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说话的时候,经常说“给奶奶笑、给奶奶踢”等此类语言,会对孩子的性格及处事有影响吗?奶奶在带孩子的时候,不管孩子作什么,她都会说“给奶奶做...”,比如:孩子踢球,她会说“给奶奶踢”;孩子洗手,她会说“给奶奶洗手”等等。不知这样的说法会不会对孩子有影响。
热心网友
小朋友的语言能力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学习后再慢慢完善的,所以影响是有一点,但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热心网友
带孩子离开奶奶的视线,以免有矛盾,自己的孩子自己带!占小便宜吃大亏!真理啊!
热心网友
冉冉妈,你好。这是个难办的事儿。老人吧,这么说已经习惯了,咱也不好强扭着老人家说“以后您别这么说了”,可是老人家老这么说确实有一点点小问题,上边的帖子都说了。所以折中的办法,你只能在日常跟孩子的交流中淡化“给奶奶……”这个暗示,比如你要多说“给爷爷……”、“给爸爸……”、“给姑姑(或者叔叔)……”,总之,让孩子觉得还可以“给”好多好多人……,但是注意尽量别说“给妈妈……”、“给姥姥……”,就是尽量少当着男方亲属的面说给咱们娘家人儿如何如何,这样处理比较稳妥,一方面解开孩子思维定式里的“惟一性”,一方面又能避开男方家的敏感。呵呵,难呀。
热心网友
长长看,现在不好说什么
热心网友
也许你们父母给子女的爱还够,因为在小孩的心里现在奶奶是他现在最依赖、最可靠的人。也许是你们工作忙,没能给孩子更多的关心。以后孩子长大了会明白,更重要的是他能体谅到老人的心~`其实这也不是件坏事啊~`
热心网友
老人都是比较宠爱孩子的,很明显地从言谈中就能察觉到.时间久了,会让孩子感觉不论做什么都是被动的,都不是应该的,而是为别人做的.所以,如果他不愿意顺从的时候就会表达为“我不给你踢了”或“我不给你吃了”或“我不给你洗手了”等。因此,一定要尽量避免用这样的表示。要让孩子养成自主行为的好习惯,告诉他运动对身体发育和健康是有好处的,回家之后应该讲卫生先洗手等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热心网友
带孩子不容易呀
热心网友
虽然不知道奶奶讲话出于什么态度.但一定有影响.一方面会让孩子觉得需要她来帮助,产生心理依赖.另一方面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以后都不愿意听大人的话.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好.所以,带孩子一定要挑人.要找个理智,清醒又不溺爱他的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