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一.HDTV的由来 HDTV的观念是由宽银幕的电影而来的,也就是家庭剧院的概念。当宽银幕的电影刚刚在市场上推出时,电影制片发觉,宽银幕让坐在前几排的观众比以前就的窄银幕更有“参与感”,尤其是丰富的视角更满足了观众的“临场感”。 在80年代初,Sony 与NHK像电影界的制片推出了一整套叫NHK Hi-vision的high-definition television系统,它是由SONY与NHK在70年代未发展出的一整套的电视制片系统,从摄影 。 剪辑 。 录音 。 到特效的系统;它的分辨率几乎与35厘米的影片一样的细微。用这套系统,影片可即拍即看,立即剪辑并可立即转换成35厘米的影片。这一来,使得当时一些迟迟无法推出的影片得以在此系统的辅助下顺利推出。此系统同时也可以在制作中加入一些特效,这是以往用传统影片拍摄方式所做不到的。 在Hi-vision顺利推入电影界后,他们就开始着手于将此Hi-vision发展到商用广播系统上;此系统的分辨率无论是水平分辨率或垂直分辨率都比传统电视大上二 。 三倍。 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如同1954年时黑白电视转换成彩色点是的问题一样,“如何兼容于传统的彩色电视系统呢?”兼容?短时间内取而代之?或并存呢? 兼容或短时间内取而代之都是有前例可循的,在1957年美国的彩色电视就采兼容于黑白电视的方式;采兼容方式在当时的技术上的确产生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干扰问题。 在英国来说,英国在1936年开播的黑白电视视405条扫描线的,在1967年英国开始播送625条扫描线的PAL彩色电视,在当时彩色与黑白电是系统并存了5年,在5年以后405条的黑白电视便走入了历史。 二.HDTV的基本概念 HDTV 电视的概念不仅在于提升5~8倍的分辨率而已,而是除此之外,是视角的增加由原先的4:3变成了16:9,并增加了剧院效果的高传真杜比5。1声道的传送,同时也要消除传统电视所困扰的鬼影与噪声等等影响画质的可能因素。所以整个HDTV的传送可以说是真正的将电影院正式的带入家庭,让家庭剧院不再只是个空洞且难以定义的名词。 三.HDTV的问题 1 。 频宽的限制 提高了分辨率,相对的增加了频宽,以1980年代模拟的技术来说,电视的频道必须相对的由6MHZ增加到20MHZ,以现有几乎占了满满的频道来说(VHF与UHF),就必须牺牲掉一半以上的频道才得以满足HDTV的要求。 这个问题几乎到了20世纪末数字化的MPEG Ⅱ发表后才得以解决,所以目前DTV与HDTV的影像与声音都是采MPEG Ⅱ数字传送的。 2 。 广播的方式-卫星?有线?无线? HDTV支持者的看法大致分成二派,而且争议的非常激烈,一派的人认为HDTV要成功的拨出一定不是在现有的无线或有线频道;而几乎相等的另一派则认为HDTV必须使用现有的无线及有线频道,也就是6MHZ的频宽拨出才会得到大多数的支持。 在1987年美国的FCC发表了一项声明,HDTV的规格必须要兼容于现有的NTSC系统。 在1990年FCC又发表了HDTV系统将会与NTSC共存;这几乎是推翻了前面的共容声明,也就是HDTV将会与NTSC共存一段时间后渐渐的由 HDTV取代直到NTSC完全消失,但有趣的是FCC只管到无线电视广播,无法管到有线电视的播放系统,所以有线系统的业者可以自己决定自己HDTV或 DTV所要播放的模式,所以至今在美国有线业者所提供的Set-Top Box(座上接收盒)有可能不同于无线接收器,也可能不同于其它有线系统所提供的 STB(Set-Top Box) 3 。 交错式扫描(interlaced)与非交错式扫描(Now-interlaced) 交错与非交错各有优缺点,交错式是低成本 。 低频宽而且能提高分辨率最好的选择;但根据实验得知,由于人眼在身理上与心理上的感受能力对交错式扫描的分辨率只有感受到相当于实际交错扫描的扫描分辨率的70%而已,在动态画面时,其感受则降到只有相较于实际扫描条数50%的分辨率而已。而且交错式扫描容易产生闪烁及斜线的羽毛现象,但有趣的是现在的HDTV四种解析模式1080i 。 720p 。 480p及480i(p代表progressive,I 代表interlaced)就两种扫描方式都含括了。 4 。 视频讯号的压缩 在1990年日本NHK卫星播送的Hi-vision是采用模拟与数字混合方式的MUSE系统,其所需要的频宽是20MHZ,但卫星的每一频道的频宽限制是8。15MHZ,所以它必须采用2个附加频道才得以播送20MHZ的频宽,所以相对于NTSC系统的6MHZ频宽,视频频宽的进一步再压缩是有必要的;至于采用何种的压缩方式在1989年至1993年间日美各大厂都个别提出了各种不同版本的建议案,其中有模拟数字混合的也有纯数字的建议方案,各方案间个别都有其优缺点,所以也同时造成争论不休的纷争局面。 四.HDTV的标准格式与规格准则 到了1993年,美国的FCC决定采用全数字的方式进行,但并不确采用哪一个建议案,因此就由AT&T , GI(通用) , MIT , Philips , Sarnoff , Thomson 及Zenith组成了一个所谓的Grand Alliance(大联盟)的组织,其使命就是将各家技术的优缺点整合发展出一套标准的HDTV系统准则,以利将来HDTV的发展。 到到了1995年此新的HDTV大致建构完成,并开始进行测试,如果一切OK,FCC将可很快的决定并发表此系统。 1 。 HDTV的标准格式 此大联盟采用的标准格式与规格与现有的电视系统有三个主要的不同,第一个就是采数字封包传送方式的全数字化HDTV;第二就是它支持多种显示模式(如下); 第三就是兼容于个人计算机而不是NTSC的电视系统。 主要的显示模式如下: 水平分辨率 银幕比例 交错式/非交错式 每秒画面数 720p 1280 16:9 非交错式 24 。 30或60 1080i 1920 16:9 交错式 601080p 1920 16:9 非交错式 24 。 30 2 。 影像与声音的压缩 HDTV的影像与声音的压缩决定采用已开发完成的MPEG Ⅱ,因为MPEG Ⅱ已普及到了计算机及多媒体的应用,且符合HDTV将兼容于PC的准则,至于声音部分则采用Dolby(杜比)AC-3的数字压缩方式,同时也包括5。1声道的数字环绕音场。 此大联盟所拟定的系统采用与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所兼容的MPEG Ⅱ,无疑的将使得HDTV的将来,势必与计算机 。 多媒体 。 网络及随选视讯产生互动,而随后制定的欧规Dvbs及日规IDSB也都采相同的MPEG Ⅱ及Dolby AC3的影音压缩规式。它们之间不同的是数字传送字符串的格式标准不同,频宽也不同,发射载送的编码与译码方式也不同。。

热心网友

我想你也见过HDTV,大部分HDTV机型的屏幕宽度几乎是高度的两倍,也就是说,屏幕比例是16:9,而不是传统电视那样的4:3比例。在看影片的时候,宽屏幕的效果明显较好,因为16:9的比例更接近电影院屏幕的比例;而观看体育节目的时候,宽银幕也能够展现出更多的现场动态,几乎比4:3比例的屏幕多出至少1/3!对这些HDTV电视机上的标签要多加注意,有的标注“HDTV”,有的标注“HDTV-ready”(HDTV预备)或是“HDTV monitors”(HDTV监视器)。标注“HDTV”是指电视机内部自带有数字调谐器,而“HDTV-ready”和“HDTV monitors”则是指电视机能达到高清晰度,但未内置调谐器,而是通过外置信号源(如电视盒、卫星接收机或者是独立的数字调谐器)来输入HDTV信号。同时,你也应该关注一下HDTV的近亲:解析度较低一些的“增强解析度电视”(Enhanced-Definition TV,简称EDTV)。很多价格较便宜的等离子电视机以及屏幕尺寸小于20英寸的液晶电视机就是EDTV,而不是HDTV。这些EDTV的画面解析度达到480p(Progressive-Scan,逐行扫描),好过普通电视机的480i(Interlaced-Scan,隔行扫描),不过,它们的解析度仍然与逐行扫描DVD播放机连接到数字电视上播放DVD碟片的解析度一样,而不具备HDTV那种720p和1080i的高解析度。虽然EDTV可以从外置的调谐器、卫星接收机或电视盒输入HDTV信号,但输出时却是将解析度降低到480p的。当选购HDTV电视机时,会遇到很多不同的数字。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屏幕尺寸”,同普通电视机一样,HDTV的屏幕尺寸也是以屏幕的对角线长度来衡量。另一个被生产厂家拿来大作文章的技术参数便是“对比度”,并且在这一点上标注得比较夸张的情况也并不少见,3000:1甚至更高都可以看到。然而很不幸的是,现在厂家的市场推广部门就喜欢在这一点上夸大其词,所以在选购的时候在厂家标称的对比度方面要持保留态度。一般来讲,这些标称的对比度值都是在各自不同的测试条件下或者是在非现实使用条件下得出的,并不准确。一台调试正常的CRT电视机的对比度一般在300:1到700:1之间,较新的LCD或DLP机型可以将对比度提高到900:1。这样的数值远远低于那些被夸大了的标称值,是因为在测试时色温和白色度均经过正确调整,而且数值是通过一个测试模板来进行计算,而不是在屏幕全亮和全黑之间来进行测量。由于电器卖场中都有耀眼的展场灯光,而且为了让画面看起来更醒目,大部分现场摆放的电视机的画面都调得比较过头。一些在厂家资料中看不到但非常有用的技术参数包括:色温(用来表示画面的基本白色是偏红还是偏蓝)、灰阶(画面纯白与纯黑之间的灰度层次)等。通过市场上的一些视频测试碟就可以很容易地掌握这些参数的意义和作用。当你经过一番挑选并且将目标锁定在几个候选者之中后,你就需要走近一些,仔细看看它们的画质表现了。那些大的家电超市最好的地方就在于你可以同时比较多台电视机的画质表现,不过就算是这些电视机同时播放相同的高解析度节目,但各自的调整参数也许并不相同,所以面对差异甚大的画面表现你无法判断电视机的真正品质,下面就提供一些调整的小窍门供购买时对比选择。按下电视遥控器的“菜单”(Menu)按钮调出屏幕菜单,选择“图像调整”(Video/Picture Adjustments),此时你可能会发现对比度以及锐度的选项被设定在了最大值,现在将锐度值降低,直到图像边缘不再出现不自然的亮边,再将对比度值降低,直到画面高光部分不再过度而与其他部分保持自然的平衡。另外,色温也许也被调得太高,使得白色看起来偏蓝,如果菜单里有色温调整选项,那就略调低一些。然后,再关闭所有的画面“增强”选项,例如:扫描速率调节(Scan Velocity Modulation,简称SVM)、肤色校正、图像降噪、工厂预设模式等。对于大多数HDTV电视机来说,都有“用户自定”或“专家”选项来作这类调整,以使图像看起来更自然。现在,你就可以认真地比较电视机的画面质量了,你会发现每种不同类型的HDTV电视机都有自己的画质特征。直视型和背投影式CRT电视机有着深沉、丰富的黑色度,但分离式三枪背投影机必须定期作红、绿、蓝三色会聚调整,以保证准确的色彩还原,避免投影枪偏移造成某个色彩溢出。而LCD、DLP和等离子电视机的画面则非常明亮锐利,不过它们在还原真正的黑色度以及表现由明到暗的层次时会比较困难,它们所还原的黑色不是那种深沉、纯净的黑,而是一种非常暗的灰色。不到电器超市而是到专门的A/V音响店去买电视机,其好处便是可以随意地实际操作一番。你可以带上几张自己喜欢的DVD碟,在看中的不同品牌型号的电视机上播放参考片段,就可以大致对比一下画质。比较时特别注意一下红、绿、蓝三原色(与过去所学的绘画中的红、黄、蓝三原色不同,这是光的三原色,即视频三原色)的表现,尽管通过参数设定理论上可以保证准确的三原色,但是不同的生产厂家还是会有自己的处理方式。草地看上去自然吗?或者是太鲜艳了吗?或者是偏黄或偏蓝吗?海水看上去够蓝吗?或者是有些偏粉吗?红色还原在某些时候特别容易出问题,红色看上去显得过头吗?色块内部有斑点吗?看上去偏桔红色吗?再注意一下画面上由暗到亮的过渡情况,找一个比较平整、与背景反差较大的场景(如:夜晚的墙壁等),在设置良好的情况下,由暗到亮之间有着自然平滑、层次丰富的过渡。部分的LCD、DLP和等离子电视机在这方面会有些困难,画面会出现色块,而且灰度级变化也比较明显。最后,再试试镜头平移过一个有较多对角线的背景的片段,例如:体育场的露天看台或者是一排窗户。画面看上去稳定吗?是否会出现线条断裂或是解析度下降的情况?大部分电视上播放的图像都是标准解析度480i信号,有些电视可以将480i的图像信号转换为480p甚至更高规格输出,不过这并不是完美的解决方式,你也许会在移动画面中看到一些小毛病,如:模糊、锯齿,停顿等等。Faroudja公司的DCDi(Directional Correlation Deinterlacing,方向性关联消隔行)技术便是专门为解决这一问题而推出的,凡有着这种技术的电视机一般表现都比较强。因为大部分的电视节目仍然是4:3的长宽比例,所以电视厂家必须要考虑如何在逐渐增多的16:9电视机上收看4:3节目的问题。所有的宽屏幕电视机均有一个控制选项,一般称作“屏幕比例”、“画面尺寸”、“屏幕尺寸”等,用这一选项来使画面与屏幕相匹配。在宽屏幕电视机上,你可以以标准的4:3比例收看电视节目,不过画面的左右两边都有黑色或灰色(部分电视机可选)的边条;也可以在水平方向拉伸画面以适应宽屏幕;还可以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均将画面作拉伸以适应宽屏幕。对于视频发烧友来说更倾向于第一种不作拉伸的方式,这样不会改变画面的比例,但却缩小了可视面积,你家里的60英寸宽屏幕电视只能当44英寸普通电视来使用。第二种在水平方向拉伸画面的作法,可以想见会造成画面变形,一只圆球会变成象一只鸡蛋,人也会显得更胖一些。第三种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同时拉伸画面的作法,可以让一只圆球看上去不那么扁,但代价是切掉了画面顶部和底部的内容。在画面拉伸方面,不同的厂家都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而且有的效果明显好过其他的。所以,就算你是视频发烧友,不会经常使用这一功能,但还是值得在购买之前好好考察一下。虽然所有的HDTV电视机都可以调整480i标准电视节目信号的画面比例,你还是要注意一下它们能否调整从逐行DVD播放机中输入的480p视频信号以及高清晰度视频信号的画面比例。有的电视机在接收HDTV和480p视频信号时会自动锁定画面比例。如果在画质比较上面,有几台HDTV电视机都让你很满意,那么也许你就要对比其他的一些细节方面了。拿着电视机的遥控器反复地使用一段时间,按钮的位置符合使用习惯吗?有按钮背光可以让你在晚上很容易地找到吗?有没有一些快捷操作方式而无需进行多重菜单的设置?如果画中画(Picture In Picture,简称PIP)功能对你来说非常重要,那就看一看选中的电视机能不能在所有的输入信号源里均使用这一功能,特别是能够在输入高清晰视频信号时使用画中画吗?如果你选择LCD或DLP前投影机,要注意投影灯泡的更换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考虑因素。投影灯泡的寿命大约是几千个小时,各个厂家的不同产品寿命有所不同,更换每只灯泡的价格有的需要花2000多元。不过呢,你可以自行更换灯泡,换上新灯泡后可以让你的投影机的亮度回复到标称值。 。

热心网友

高清数字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