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澳门都已经回归好几年了,为什么他们还在使用繁体字,而且也没有使用汉语拼音作为中文的注音?

热心网友

这正是我们(大陆)的悲哀,我们都说香港是一个商业化的社会,但在维持中华民族的传统上我们可能还不如香港。繁体字就是一例,繁体字是中华民族沿用几千年的文字,是中国文化持续性的最重要标志。 一个中国人,只要认识4000到5000的汉字,他就可以几乎毫无障碍的阅读2000年前甚至三四千年前的先祖们的文献(只是字体的差别罢了,不一定比简化字和繁体字的差别大),而反观英语要了解现代文献至少2万!至于古代文献,除了中国以外任何国家包括所谓四大文明古国都只有考古学家能读懂!我们现在看古书总有些怪怪的感觉,但是一个惊人的事实是1949年之前的中国只要是文化人(有点文化的人),他们读起王羲之,韩愈,朱子,是没有这种字型的陌生感的!~ 繁体字的字型严谨,字型的来历很有渊源,从六书直至康熙字典,古人也做了相当的标准的规范,现在台湾地区,日本和韩国(它们也有自己的汉字标准)都基本以康熙字典作为自己的汉字标准。(而且据说韩国完全以康熙为标准)。这反映了基本的历史事实,也体现了我们当时文化的兴盛。繁体字是中国永远也丢不得的财富。 看看简体字,起源于古代的俗字,基本没有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同。现在国家标准的简化字,是以古代俗字,太平天国汉字,日本简化字再加内推外推而成。如中国的"国"字就是太平天国首先使用的。日本一向以篡改其他文化而闻名,但我们的简化比日本走得还要远(这也是日本人似乎更熟悉古代文化的原因之一),并且我们借鉴了日本的简化,这大概是愤青们所没有料到的:他们用以宣泄感情的文字许多正是日本人的发明!! 许多人都知道,我们国家的简化字标准有简化方案第一版和第二版,其实还有一个胎死腹中的第三版。这一版本中有著名的"展"和"部",一个写作尸下一个一,一个是爷字的下半边,曾被海外同胞笑作中华泱泱大国只能在一块板子上展出一具尸体而使整个方案不了了之。其实最初实行简化许多人反对,但当时只能敢怒而不敢言。 台湾一向称繁体字为正体字。正如台北市长马英九所说,我们没有在老祖宗的字上添过一笔何来繁体只说。虽然简化字为扫除文盲作出了贡献爷得到了一些国家的承认,但外国人只贪图学习的简便。我们自己的文化,不用为外国人学习而改动。繁体字书写并非极其复杂,也不会对现代化社会效率造成什么很坏的影响,台湾高度发达的社会就是一例。 想让香港人使用简化字,我们自己首先没有底气要求人家这样!!!!!!!!!!!!!!! (此文系原创) 。

热心网友

为什么一定要使用简体啊?这是香港的文化习惯,由他们自己决定。

热心网友

对港政策不是50年不变吗既然港人爱写繁体字,那就让他们写去吧.~~~~~

热心网友

首先,要强调本文只针对文字不针对任何人。阁下观点未免有些偏激:第一,“可直到现在还没有把曾与中华民族文明血脉紧密联系的繁体汉字列入保护之列,真是一大缺失,”你有何证明呢?何谓“保护”?难道非要立个法、出个什么规定才算保护吗?现在就很好呀,我们有那么多学习汉语言文学的专才还有业余的爱好者,有字典,又有影像记录等可以流传后世。第二,“离失传的日子也就不远了,那时中华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的一座桥梁也就要塌了。探索古代文明继承优良传统只能成为一个口号,难以实现了,古书真的变成了难以认识的天书了。”太夸张了,繁体字能失传?何谓失传?难道会象秦统一六国后,好多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的著作失传吗?那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结果。可是现在和以后有那位统治者有那样的“气魄”呢?不但烧书还把读了书的人杀掉。再说还有那么多港、澳、台以及海外华侨还在用着呢。用简体字也不至于就把桥梁给弄塌吧,这只是把一座木桥换成一座钢筋水泥桥而已,为的是让更多人可以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安全通过,它们都是桥,师出同门。既然有字典就不会看繁体字象天书了。保护繁体字的倡议没有错,但没有那么紧张了。现在就很好呀,不禁止就行了。现在到处是接触繁体字的机会,你我不认几个还成?其实保护也不可能让大家都学繁体字吧,多累!大家分工不同,各尽其职就行了。象国粹京剧保护它也不可能让全国人民都会唱吧,再加上其他剧种那还了得。那人一生下来就学到死也不一定能学全,还得学好了,不然几百年后京剧被唱成了R&B,那还算啥保护呢。现在有专家和学者保护我们大家不反对政府不禁止就很好了。

热心网友

让地球多些色彩吧。不要让大陆思维一统江湖。

热心网友

1.一国两制,不能强制2.你不觉得繁体字很美吗?

热心网友

统一是国家的统一,不一定是字体的统一!!!!!!!!!!!!!!!!!!!!!!!!!!!!!!!

热心网友

要有个过程嘛。我们的课本里不用繁体字,我们对繁体字的认读就不习惯,但随着接触的增多,不也慢慢认得多了吗。相信以后他们也会和我们同步的。我也认为繁体字很美呀。

热心网友

因为中国实行 "一国两制" 所以他们的习惯不会因为回归而改变~~~~ 反而会保留下来........... 只是主权改变是中国的~~~~``

热心网友

1:那是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2:一国两制港人制港。

热心网友

一国两制决定的

热心网友

一国两制,要保持现状50年不变。这是基本国策!!!!无庸质疑

热心网友

香港现在连推行双语教学(就是使用母语汉语教学,字体当然是繁体字)都引起极大争议,更别说用简体字了!不过好像用简体字的人能认识大多数的繁体字,反之就不行,不知道为什么。

热心网友

许多地方都在搞保护文化遗产,这说明社会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对前人文明的肯定。一座破庙、破塔、破房子,甚至连古人用过的破椅子,穿过的破鞋子,都列入文物保护之列,暂且不说其是否都具有实际意义,我们从其积极的一面看,认为人们文物保护意识的加强。可直到现在还没有把曾与中华民族文明血脉紧密联系的繁体汉字列入保护之列,真是一大缺失,要继承中华文明的精髓,研究古代文明,研究古人,那就离不开古文明的一大载体——繁体汉字。   我国在解放初期,提出简化汉字,提高书写的方便性,降低学习的难度,让更多的人能认字学习,推动中华文明的创新,这是英明之举。但简化汉字,不等于抛弃简化汉字的父母——繁体汉字。随着时间的推移,认识繁体汉字的人越来越少,如果不加以保护,再过几代人,也许就很少有人认识繁体字了,离失传的日子也就不远了,那时中华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的一座桥梁也就要塌了。探索古代文明继承优良传统只能成为一个口号,难以实现了,古书真的变成了难以认识的天书了。   保护繁体字具有现实与长远等多方面的意义,而却并未被现代人所认识。  首先,保护繁体字是研究古文化古人的一把钥匙。只有对繁体字及古文有很深造诣的人方容易揭开古代许多神秘的面纱。  第二,保护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应用繁体字,是承接中华文明、古为今用的需要。  第三,是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推动祖国统一的需要。中国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字大都与繁体汉字有一定的联系,保护与推行繁体汉字有助于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团结。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海外华人使用的汉字大都是繁体字,如果开展繁体字的研究与交流,必然能增进中华民族的凝集力。推动祖国统一。  第四,是研究世界文化的需要。日本、朝鲜、韩国等国文字都曾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通过繁体字及中国古文的功底,去研究他国文化,有时也是一条捷径。  第五,是研究中医学的有力工具。由于近现代西医的传入,加上人们崇洋的思想,中医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冲击,中医的许多理论及好的方法渐进失传。要挖掘中医的精髓,繁体字知识的贫乏者难胜此任。  第六,是促进书法艺术发展的需要,繁体字字型优美,艺术性很强,中国汉字的几种字体,用繁体字书写更显优美壮观。有了繁体字的功底,欣赏古人名字画,更能得到艺术熏陶。。

热心网友

历史遗留,没法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