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荨麻疹是一种过敏反应性疾病.治疗就是抗过敏.服用抗组胺药物,必要时服用激素,但必须是短期服用.
热心网友
网上很多呀。楼上说得对!
热心网友
荨麻疹是过敏,服用抗组胺药物+钙制剂即可。
热心网友
1.皮肤要保持清洁,干燥,预防继发感染。2.孩子的指甲要剪短,对于较大孩子应尽量说服其不要用手去抓痒。3.皮肤痒时可以涂一些止痒药物,例如白色洗剂或炉吠洗剂等。4。饮食方面要注意避免吃与起尊麻疹有关的食物,如鱼肝油、虾、鸡蛋。牛奶等动物蛋白,俗称“发物”。多吃青莱及碳水化合物类食品。5.如有明显的诱因应作去因疗法,如积极治疗细菌或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但用药要慎重,...
热心网友
1.皮肤要保持清洁,干燥,预防继发感染。2.孩子的指甲要剪短,对于较大孩子应尽量说服其不要用手去抓痒。3.皮肤痒时可以涂一些止痒药物,例如白色洗剂或炉吠洗剂等。4。饮食方面要注意避免吃与起尊麻疹有关的食物,如鱼肝油、虾、鸡蛋。牛奶等动物蛋白,俗称“发物”。多吃青莱及碳水化合物类食品。5.如有明显的诱因应作去因疗法,如积极治疗细菌或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但用药要慎重,不少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也是过敏原,所以最好用中草药。
热心网友
麻疹俗称“出疹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很强,在麻疹疫苗应用之前常呈流行发病。多见于7个月至5岁小儿。冬春季节发病率高。自从小儿普遍采用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后,小儿麻疹发病率明显降低。 麻疹在疹子未出之前,和感冒症状相似。表现为发热;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眼睛发红流眼泪。孩子发热2~3天后,在口腔颊粘膜,见有灰白色斑点,周围有红圈,这是麻疹粘膜斑,它是麻疹早期...
热心网友
麻疹俗称“出疹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很强,在麻疹疫苗应用之前常呈流行发病。多见于7个月至5岁小儿。冬春季节发病率高。自从小儿普遍采用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后,小儿麻疹发病率明显降低。 麻疹在疹子未出之前,和感冒症状相似。表现为发热;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眼睛发红流眼泪。孩子发热2~3天后,在口腔颊粘膜,见有灰白色斑点,周围有红圈,这是麻疹粘膜斑,它是麻疹早期的一个特殊表现。发病3~5天后皮肤开始出疹,先自耳后、颈部,渐及面部、躯干和四肢。大约3天疹子出齐。出疹时高热、咳嗽、流泪、流鼻涕等症状更加明显。疹出齐后,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其他症状也明显减轻。皮疹按出疹的顺序消退。皮肤可见脱屑和棕褐色色素沉着,色素沉着经2~3周完全消退,不留痕迹。整个病程约10~14天。有经验的人把麻疹发病过程概括为“烧三天、出三天、回四天”,这是有道理的。 临床也可见到不典型的麻疹。病儿表现体温不高,麻疹粘膜斑不典型,只是颊粘膜粗糙发红,皮疹出得少,总的病程也短,这种轻症主要见于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注射过丙种球蛋白的病儿。 家庭护理要点 1.孩子得了麻疹如无并发症应在家中隔离。隔离时间为5天,有并发症者需延长至10天。由于麻疹病毒一旦离开人体很快就会丧失致病力,因此,只要居室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就可以达到空气消毒的目的。家长接触病儿后,只需在户外逗留20分钟,即可不传染他人。病儿的衣服。被褥、玩具等在室外晒1~2小时就可达到消毒目的。 2.卧床休息至疹子消退、症状消失。为了使病儿休息好,应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居室要安静、空气要新鲜湿润,经常要开窗通风,但要避免穿堂风,不要让冷风直接吹到病儿身上,要避免强烈光线刺激病儿的眼睛,窗户拉上窗帘,灯泡用灯罩罩住。给病儿穿衣盖被要适当,穿盖过多,捂得全身是汗,见风反而容易感冒着凉,而引起肺炎。 3.食物给以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多喝水或热汤,这样不但有利于将身体内的毒素排出,利于退热,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皮疹容易发透。疹子消退,进入恢复期,及时添加营养丰富的食物。除生冷油腻的食物外,不需“忌口”。 4.注意病儿的皮肤、眼睛、口腔、鼻腔的清洁。麻疹病毒侵入人体后,不但使皮肤出疹子,同时还使眼结膜、口腔、鼻腔粘膜产生分泌物,这些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如不及时清洗,分泌物长时间地刺激皮肤粘膜,使这些部位的抵抗力下降,给病毒继续入侵和其他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条件。因此,做好病儿皮肤粘膜的清洁卫生是十分重要的。 5.高热的护理。麻疹病儿如果没有并发症,发热不超过39℃,不必采用退热措施,发热在39℃以上的,需采取一些退热措施,如按医生的指导吃少量阿斯匹林,忌冷敷及酒精浴。 6.注意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并发症。麻疹的并发症多而且比较严重。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喉炎、心肌炎及脑炎等。 肺炎表现为咳嗽加重、气喘、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喉炎表现声音嘶哑、吸气性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像狗叫声的哮吼性咳嗽。心肌炎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慌气短。乏力多汗。脑炎表现为嗜睡或烦躁、头痛、剧烈呕吐甚至惊厥昏迷,如果发现上述表现,应立即请医生诊治,防止发生严重后果。 注意事项 1.单纯出麻疹,孩子无其他并发症,一般没有危险,家长不要慌张,按医生嘱咐在家对病儿进行细致护理,可顺利恢复腔康。需要时家长可以请负责本地段的保健人员到家里来访视,指导治疗与护理。不要带孩子到处去看病,这样万一着凉,疹子出不透,就容易发生并发症。或再感染上其他疾病。同时也会把麻疹传染给别人。 2.急性期病儿有高热时,如按医生的吩咐吃少量退热药,或用温水给病儿擦浴等,都可以使体温下降,但必须注意,退热不要退得太快、太低,出汗过多,可能会造成病儿“虚脱”,或者疹子没有发透,役决就回去了。一般退至38℃左右就行。 3.自从小儿普遍采用麻疹疫苗预防接种以来,城市小儿麻疹发病明显减少,但在学龄期或青年期往往出现了较多病例,这就需要在适当的年龄阶段进行再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