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张骞      姓名字号:张骞,封博望侯   生 卒 年: ?~公元前114年   出 生 地:西汉汉中成固(今陕西成固)   特 长:外交    历史评价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和西域少数民族的联系;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发展了和中西亚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一生成就  公元前139年,张骞受武帝派遣,带着一百多个随从,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支,共同抗击匈奴。张骞一行从陇西出发,很快进入了河西走廊。但是,正当他们风尘仆仆地跋涉的时候,遇见了匈奴的骑兵。张骞等人全部被俘虏,押送到单于的王廷,被扣留了10年之久。  困居匈奴的10年里,他始终坚贞不屈,伺机逃跑。公元前129年,张骞终于趁匈奴监视放松之机,逃离了匈奴地区,继续向西进发。他们取道天山南麓的车师,经过焉耆、龟兹,翻过葱岭,到达了大宛。最后终于到达了大月支。公元前128年,张骞一行踏上了归途。不幸地再次被匈奴骑兵俘获,扣留了1年多。直到公元前126年,张骞等人才趁着内乱的时候,带着妻子和儿子,逃出了匈奴地区,回到了汉朝。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时13年之久,虽然联络大月支夹击匈奴的使命没有完成,但是他却第一次开通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并且访问了大宛、康居、大月支、大夏等地,了解了乌孙、安息(即波斯,今伊朗)、条支(即大食,今伊拉克)、身毒(今印度)等地的情况,为以后和这些地区的交流奠定了基础。  早在张骞访问大夏的时候,就看到了那里有我国巴蜀地区出产的蜀布和邛竹杖。张骞因此对身毒这个地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推测身毒距离我国西南的蜀地一定不会太远,而且从中原到大夏,除了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天山南北那条路之外,还可以通过身毒,再转道前往大夏。而且,这条路比起北方的那条路,更加安全近便。为此,公元前122年,在张骞的建议下,武帝决定寻求一条通过西南,转道身毒,前往西域的捷径。  张骞派出使者,分成几路,向西南进发。各路使者都只前进了一二千里,就遇见阻隔,被迫停止。其中南路的使者只到达了昆明,距离身毒还非常遥远。前往身毒的道路虽然没有打通,但是张骞的判断是准确的,确实有一条通过我国的四川、云南,穿越缅甸、印度,去往西亚的交通要道。汉朝连续派出了十几批使者,考察了西南地区,恢复了内地和西南的交通,加强了汉族和西南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这为后来汉朝经营开发西南地区奠定了基础。  张骞不仅是一个探险家和外交家,他还是一位英勇的将军,第一次出使西域之后,张骞因为熟悉匈奴的情况,就随军远征匈奴。他为汉军担任向导,指点行军路线,寻找水源和草地,为汉军的顺利进军屡次立下大功,武帝因此封他为博望侯。公元前121年,为了打通前往西域的道路,武帝组织了第二次对匈奴的大规模战役。张骞和李广奉命从右北平出发,策应霍去病的军队。公元前119年的战争之后,匈奴主力被消灭,单于王廷被迫迁到大漠以北,汉朝的对匈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匈奴对汉朝的威胁基本解除了,汉朝和西域之间的交通也基本畅通了。  对匈战争胜利之后,为了进一步发展汉朝和西域各族的友好关系,加强和中亚、西亚各国的联系,孤立打击匈奴在西域的残存势力,汉武帝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率领大队人马,携带价值千万的金币丝绸和1万多头牛羊,前往乌孙。同时,张骞派部属分别前往大宛、康居、大月支、大夏、安息等地访问考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和西域各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刚强坚毅的性格,诚恳开阔的胸怀,受到了各族人民的信任和爱戴。张骞死后,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者都称为博望侯,他的封号竟然成了汉朝使者的美称,而汉朝使者也因此而受到西域人民的欢迎和信任。  张骞出使西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对我国的地理疆域的开拓,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他两次出使西域,不仅加深了汉族人民和西域各族人民之间的友谊,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和交流,还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打通了经过我国的新疆地区,前往中亚和西亚以至于欧洲的交通要道,使汉朝和这些地区的许多国家正式建立了友好关系,互通有无,和睦交往。丝绸之路的开辟解开了东西交通的序幕,使东西方的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出现了崭新的局面。汉朝不断派出使者,前往西域以及中亚、西亚各国,而西方各国的使者和商队,也不远万里,长途跋涉,到汉朝通商。中西商队使者相望于道,络绎不绝,甚至欧洲的商旅和使者也开始来到中国。  随着人员往来的增加,经济文化的交流也日益频繁。中国的丝绸、铁器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各国。而养蚕、冶铁、制作漆器等先进技术以及桃、杏、梨等农产品也相继传到了波斯、印度等地。中原地区的井渠灌溉法也被西域各族人民广泛使用。西域各族还非常仰慕汉朝的文化,派遣很多贵族子弟到汉朝学习,汉族文化在西域各族广泛传播开来。西域各地的许多农产品,如葡萄、苜蓿、胡桃、芝麻、石榴、黄瓜、大蒜、胡萝卜、蚕豆等,也来到中原地区安家落户。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等,也对我国古代的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了,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中西交流的伟大先驱张骞。  生活速写  张骞是汉中成固人,大约出生在汉文帝时期。到了武帝的时候,张骞开始在武帝身边担任郎官,也就是皇帝的侍从。汉武帝的时候,汉朝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已经进入全盛时期,积聚了足够的力量反击匈奴。武帝于是开始筹划对付匈奴的策略。一次,武帝从俘虏口中得知了一些有关大月支人的重要情报。大月支是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原先生活在甘肃西北。后来,匈奴单于击败了月支人,杀死了月支王,月支人被迫离开世代放牧的家园,长途跋涉迁徙到妫水流域。月支王一直想报杀父之仇,只是苦于没有援助,孤掌难鸣。武帝知道这个消息之后,非常高兴,决定立即派人去联络月支,夹击匈奴。于是,武帝张榜求贤,招募人才出使大月支。张骞就在这时挺身而出,毛遂自荐来担此重任。  传世佳句  “不是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  名人年谱  公元前139年,第一次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支,共同抗击匈奴。  公元前126年,回到了汉朝。   公元前119年,前往乌孙,第二次出使西域。。

热心网友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为了联合西域人民一起抗击匈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为了加强同西域的经济联系

热心网友

 公元前138年(建元三年),西汉从匈奴降人的口中获悉:在今甘肃敦煌一带原来居住的大月氏部落,遭受匈奴的攻击,被迫西迁,对匈奴恨之入骨,时刻想报仇雪恨。汉武帝为反击匈奴,截断匈奴的右臂,乃募使往大月氏,以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的任务虽未完成,可是他沿途了解到西域各国地形、物产和风俗,为第二次出使西域打下了基础。张骞是西汉开辟西域道路的第一人。   公元前119年,汉进军漠北,匈奴向西北退却,依靠阿尔泰山以南各国的人力、物力,和汉朝对抗。因此,彻底割去匈奴右臂的问题,便被提到日程上来。这一年,汉武帝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多随员,携带大批金币丝帛以及牛羊向西域进发。张骞到达乌孙后,原定目的虽未达到,但他派副使分别访问了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扩大了政治影响,最后顺利返回长安。乌孙还派了数十名使者携带礼物到长安答谢。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此后中西交通畅通,贸易大盛。天山南北成为中西交通的桥梁,西域各地和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日趋密切。[转自铁血读书 ]。

热心网友

第一次好像是为了打仗第二次为了加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