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谈及某些朝代用年号,某些用庙号,某些用谥号或其简称?有何规律?

热心网友

在唐朝以前汉、晋、南北朝、隋朝基本都称谥号,比如:汉武帝、隋文帝,因为他们的谥号只有一个字:文、武、明、庄等等,或者两个字:太武、孝武等等而到了唐朝,唐高祖李渊的谥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世民的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这谥号一下子变得其长无比,而后的皇帝也有样学样,比如到了满清乾隆皇帝,他的谥号是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用谥号不好称呼了,只好用庙号。而用年号称皇帝,是从明朝开始的,因为从汉武帝开始用年号,大多数皇帝在位时年号不断在变,不只一个年号,多的甚至用了二三十个年号。而到了明朝,一个皇帝开始只用一个年号,所以就用年号称呼皇帝,并且用年号称皇帝在民间被成功接受,明朝以前民间称皇帝都是称当今、圣上、皇上、官家,用年号就统一了民间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