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的轮胎为什么那么宽?

热心网友

因为F1的减震系统是比较脆弱的,宽的轮胎可以帮助减震同时,宽的轮胎的抓地力也会更好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热心网友

增加抓地力,也就是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还可以减少震动,使车在高速行驶中更平稳。

热心网友

增加抓地力

热心网友

1 可增加抓地力,也就是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2 亦可以减少震动,使车在高速行驶中更平稳。

热心网友

与地面接触面积大呸,所以抓地力也大。而且比窄胎漂亮是吧?

热心网友

主要是为了增大过弯时的抓地力,防止赛车侧滑P.S.F1赛车的减震是由悬挂系统完成的,与轮胎宽窄关系不是非常密切

热心网友

减震

热心网友

宽的轮胎可以帮助减震.同时,宽的轮胎的抓地力也会更好

热心网友

为了更强的抓地力东方网6月13日消息:米其林在干燥气候状态下使用的一级方程式赛车用轮胎看上去像一块硕大的橡胶,其直径达660毫米,宽度为350毫米。轮胎的表面有四个纵向的凹槽,这符合比赛规则的要求。这些凹槽在轮胎表面中心线两侧以50毫米的间隔对称排列,深度至少为2。5毫米。这种旱天用的轮胎远非为对一般路面上使用的轮胎的改造,它传递的是一种截然不同的理念。在一级方程式赛车中引进这种轮胎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赛车轮胎与地面接触点的面积,即轮胎与地面直接接触产生抓地力的面积。为什么要做出这种调整?答案是降低赛车的拐弯速度……尽管仅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却总会让那么一些轮胎制造商的设计部门焦愁得彻夜难眠。凹槽轮胎的性能取决于轮胎的大小、材料、结构、赛道情况和赛车底盘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人们可以在赛季的17场比赛中感觉到这一点。米其林工程师的工作就是在这些因素之间达成平衡。其实赛场上没有太多的策略选择余地,选手们在自由练习时只能对众多因素权衡。在正式比赛之前,他们必须从中选择一种方案,以后就不得改变主意。根据赛事规则,旱天用轮胎的尺寸有一上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米其林的工程师们会机械地选择最大的轮胎宽度。毫无疑问,轮胎越宽,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就会越大。但是,在时速高达300公里(185英里/小时)的环境下,增加几毫米的接触面积就会增大阻力,会滞缓几十分之一秒的速度。这个问题不可忽视。轮胎的构筑成分大约包含100来种物质,有时或许还会更多。然而,轮胎最重要的成分只有三种:碳、油和硫磺。轮胎的软硬度取决于每条赛道的特征。就这一点而言,不同赛道使用的轮胎可能会相差甚远。轮胎的结构始终随着比赛的发展而巧妙地改进。轮胎还包括尼龙和聚酯。这两种材料以复杂的方式混合在一起,形成轮胎的框架。由于轮胎需要应对强空气动力阻力(赛车的速度达到每小时250公里时,强泻气流大于1吨)、纵向强阻力(4G)和横向强阻力(5G)时,以及偶尔辗过赛道边石块形成的强烈撞击,所以轮胎的框架必须具备充足的硬度。在干燥气候下,这种轮胎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凹槽间的橡胶变形,因为汽车不是那么容易可以改变方向,这又是一个伤脑筋的问题。支配轮胎性能的各种因素最终决定轮胎的最佳工作温度应为100℃左右。从理论上讲,轮胎面的侧翼、中心及内部各个部分的温度应该是相等的。这一温度也应该在底盘的前后左右均匀分布。底盘后部过热会导致汽车对方向盘反应过敏。底盘前部过热会导致汽车转向不灵。此外,还要尽可能地多检查轮胎的气压。当轮胎气压略微下降时(约1。1kg/cm2),轮胎与地面的接触点面积会增大,从而使轮胎与车道的啮合更加有力。但我们必须注意到,仅仅为0。2kg/cm2的变化就可能完全破坏汽车的平衡。为了尽可能地减小轮胎性能的变化(热量会增加膨胀压力),一级方程式赛车轮胎填充的是专用空气混合气。分配方案:每次周末赛,每位选手限配40个轮胎。其中12个轮胎用于星期五自由练习,随后不得再次使用。充气压力:1。1巴左右使用寿命:80公里至200公里,根据具体的构筑成分。工作温度:80℃至100℃雨用轮胎除了满足上述的成分和结构方面的要求,雨天用轮胎(或"全湿"路面轮胎)还必须注意另一事项。这种轮胎还必须能够驱散轮胎接触点和赛道之间的水层。如果水太多,轮胎就会完全失去抓着力而开始打滑。国际汽车大奖赛规则允许每次使用三种不同的雨天用轮胎。通常,其中一个是中性轮胎(详见下文),而另外两个则是当赛道完全被浸湿时使用的雨天用轮胎。只有当比赛主管正式宣布赛道是"湿"的状态时,才能使用这两种轮胎。在每次比赛之前,制造商必须向运动主管单位FIA提供欲使用的每款轮胎的详尽制图。无数次计算机模拟确保雨天凹槽达到最佳尺寸。由于有了这一技术,我们能够在一秒钟之内散去数十升的水。由于潮湿的赛道表面温度较低,所以这种轮胎必须能够在比旱天用轮胎的工作温度低得多的情况下工作。为了增加清除地面雨水的功能,雨天用轮胎的直径应比旱天用轮胎略宽。分配方案:每次周末赛,每位选手限28个轮胎充气压力:1。1巴左右使用寿命:若条件允许,可满足整个比赛。工作温度:30℃至50℃中性轮胎在细雨绵绵的天气里,当赛道略微光滑,但尚达不到使用全湿轮胎的要求时,中性轮胎就派上用场了。尽管这种轮胎应该拥有很强的适应性,但它的使命非常明确。在正在变干的赛道上,它必须能够驱散雨水。而当潮湿散去之后,它还应能够保持急速和持久耐用。为此,这种轮胎的凹槽应非常浅。分配方案:参见雨天轮胎。充气压力:1。1巴左右使用寿命:根据具体天气情况,变化悬殊。工作温度:40℃(潮湿赛道)至100℃的干燥气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