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除了关、张、赵、马、黄外,还有一位大将就是魏延,魏延也算能够骁勇善战,屡建功勋。但为什么诸葛孔明非得说人家有反骨呢?仅是根据骨相来说的,有什么真凭实据呢?而且一直排斥人家,但魏延一直忠于蜀国,诸葛亮死后才起兵造反的,我觉得这都是诸葛亮一直认为他不忠不义而不把重任交给他的结果,如果诸葛亮一开始不对他抱有成见,而是像重用关张一样重用他,试问,魏延还会造反吗?! 一只对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请大家多多指教!
热心网友
魏延原系叛将,他“卖主求荣”是有前科的--这跟抵抗到底,最终被俘投降的严颜等人,是有本质区别的且不论三国,就说后来的成吉思汗也是这样看待降人的--如果是纯粹为一己私利而卖主求荣者,杀无赦;而那些忠诚于旧主,与成吉思汗血战到底的人,他却大加赞赏,并争取为己所用。像其手下的猛将者别,曾参加敌人一方射伤过成吉思汗的坐骑,结果当他走投无路,最后跑来投奔成吉思汗,并“老实交待问题”后,铁木真不但没有他的罪,相反的却闻言大喜,说“凡因战败而投降的人,没有一个不掩饰自己的言行,也没有一个不掩盖自己所仇杀的记录。然而今天这个小伙子,竟然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全部坦诚说出,真是有大丈夫的气概!这才是值得交朋友之人呀!”楼主以为,三国第一智者兼军神诸葛孔明,一生阅人无数,他的见识难道还会次于“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草原英雄么?
热心网友
魏延这个人有个致命弱点,就是眼睛长在头顶上,太自以为是,做人不低调,如果他有本事能够出任军师也就算了,比如像庞统也是只往头顶上看的人,但是人家有本事,诸葛亮甘拜下风,魏延在诸葛亮的眼里也就和五虎上将一样,武将而已,冲锋陷阵的,没资格跟自己对着干,偏偏这个魏延呢,觉得自己满懂兵法的,诸葛亮提出什么想法,他觉得不对就是要跟你讲个明白,太高傲,所以诸葛亮对他比较头疼,把大权交给他吧,打不了胜仗,不交给他吧,他又不满意,那么诸葛亮活着的时候也就算了,压得住他,我诸葛亮打仗就是比你厉害,你有什么意见??但是诸葛亮一死麻烦就来了,魏延肯定觉得自己天下无敌,要求独掌大权,如果他比姜维强,那也无所谓,问题是真得让他当上三军统帅,蜀国灭亡估计还得提前,所以他是绝对不能掌大权的,可是蜀国除了诸葛亮实在找不出第二个资格比魏延老的,因此大权不交给他的话必然造反,诸葛亮也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就下密令一定要在自己死后杀掉魏延,伤十指不如断一指,以此换得蜀国高层的太平。
热心网友
那是罗贯中的小说家言,其目的楼上几位已经说了
热心网友
单从演义上来看,就纯属诸葛亮的误解了
热心网友
那是小说,历史上不是这样,魏延在入川和北伐中战功很大,但葛亮死后魏延和杨仪争权,失败后被杨仪杀了,总的说是忠臣,可怜!
热心网友
历史上的魏延和小说中的魏延是不一样的。 诸葛亮死后,丞相长史杨仪和魏延争夺领兵权,杨仪认为诸葛亮死后,仗就没法继续打了,应该撤兵;而魏延认为,不能因为一个人死了就浪费国家准备数年才进行的战争准备,应该把仗打下去。 实际上,魏延一直受到诸葛亮的重用,五虎将死后,魏延一直是蜀国官职最高的将领,诸葛亮六伐中原,每次都带着魏延,并始终委以重任。诸葛亮说魏延有反骨,实际上不过是小说家故意丑化魏延、美化诸葛亮的描述而已。 蜀国的人才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徐州集团、荆州集团和蜀中集团。诸葛亮是荆州集团的代表,而魏延是荆州集团最得力的将领,刘备死后,诸葛亮重用荆州集团,排斥蜀中集团,魏延正是诸葛亮的私人,诸葛亮怎么会故意排斥魏延呢?
热心网友
小说是为了村托出诸葛亮的形象;可嫩不会
热心网友
buzhi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