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书籍收藏中有“善本”、“孤本”之说。我想,“孤本”大概就是只有这一本了。那么,“善本”是什么意思呢?

热心网友

善本是指内容精善或在形式上有特色的珍贵难得的古书版本。其最初涵义,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文字讹误较少的书本。也有人将珍贵罕见的书本视为善本。清代人认为足本(无缺卷 、未删削)、精本(精校、精注)、旧本(旧刻、旧抄)均为善本。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学术界趋于一致的确定善本的标准是:历史文物性,指古籍的年代久远或可成为重要人物、事件的文献见证而具有文物价值;学术资料性,指古籍的内容精善或在学术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艺术代表性,指古籍在印刷、装帧、用纸、用墨等方面具有反映当时技术发明、发展与成熟水平的代表性。简称三性原则。一部古籍 ,只要具备上述三种属性之一、二,即为善本。善本的时间界限,《中国古籍善本书总目》确定为明末(1644年)以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则将清乾隆六十年(1795)以前刊印的图书定为文物。

热心网友

最早出现善本概念是宋代,是指版刻书籍的精品。 善就是好的意思,“善本”的原始内涵指那些版刻古籍中的校刊好、装帧好,时代久、流传少,具有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书籍。版刻书籍是用木版雕刻文字印刷成书,唐以前没有发明印刷术,用刀笔刻写笔刻在竹简、缣帛、纸和羊皮上。唐发明了模印法后,宋的雕版印刷已经非常发达,书籍发行量大增。印书分官刻和民刻,官刻是由朝廷经办的,质量好。民间作坊质量参差不齐,装帧、脱字、讹字、纸张、字迹等存在种种问题。宋代是版刻鼎盛时期,于是出现了对善本和不善本的研究。 雕版印刷前的简册、帛书、纸抄书,之后的活字印刷书从原始意义上说都不能说是善本。但是现在也有人将泥、木、铜活字印本、几色套印本、绘图本以至用短版、拱花方法的印刷本中的精品也叫善本,这已经被很多人接受。比如雍、乾两朝因大兴文字狱毁禁而幸存下来的非版刻书籍,太平天国印制的书籍,经名人批校、题识和书跋古书,稀少珍贵的手抄本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