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年肆虐我国的sars(非典)传染病,对我国那些经济部门造成的影响较大?如果我国的宏观经济表现由此受到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预期可达到什么效果?

热心网友

从98年以来,央行的M2发行都显示出增强的态势,但是货币流通速度GDP/M2却显现出快速下滑的态势,到了2003年,已经到达0。66的历史最低点,也就是说,市场流通的货币1块钱,全年还不能周转一次,大量的货币陷阱,这是我们即利率陷阱之后必须要继续注意的问题。其实从非典这个角度来看2003年以来的宏观经济并不合适,因为这个影响到的是餐饮等服务业,这个行业属于产业链的终端。中国经济上游到终端的经济传导非常之快,但是倒过来就不一定,而且时间差不多就一个季度,加上没有影响传统节日,同时在暑假期间,消费有了大规模反弹,这些都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我们追求传导机制的线索。在这个情况下,看统计数据是没有什么意思了。如果说这里央行应该做什么?估计只是坚定了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决心,而后中央文件多次改变货币政策的提法,什么积极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等等,货币政策的扩张性是毫无疑问的了。而且非典连这个扩张的动因都算不上,只是中间的插曲。但是我们知道,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胀,抑制经济过热的时候是非常有效果的,但是反之,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就没这么好的成绩了。从98年到现在,事实证明了一切。如同是一条绳子在推一辆车一样。怎么也使不上力气的。历史上,国外的经验也表明,在治理紧缩的时候,财政政策是非常有好处的。可是很遗憾,在中国尚未完全理顺产业关系,自己都搞不清自己在做什么的时候,财政政策如果稍微放开,那么就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阿,题审错了,后面写的再好也没用。所以现在央行和财政部的领导国务院最好还是老实巴交的做内功,这几年就算不怎么发展,国家又不会垮。老邓说我们要带着问题和困难改革,在改革中解决问题,不过现在十几年的问题都带着呢,没看到解决了多少,而且改革的越深入,成本越高,转换余地越小,这样的改革理念是不是现在可以稍微放放呢?中国现在需要一个承上启下的领导者,就像雍正皇帝,名声不好,但是成效卓著,改革需要换口气。

热心网友

整体影响

热心网友

交通!旅游!餐饮!

热心网友

“非典”对旅游、航空、餐饮、交通等行业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我们的经济受到影响是一定的,至于人民银行可以利用货币政策来发生影响.例如下调存贷款利率,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但是整体来讲非典算不上是中国经济的灾难:非典固然可能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但对一些国家中的一些部门的“经济过热”,“投资过热”等问题,未必不是一次有利的自我调节,这可能有助于提高经济的运行质量。同时,非典让一些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可以更冷静地思考经济发展的一些中长期问题,对一些投资项目进行更加充分的论证。比如,旅游业一时受到很大的损失,但可以保护一些脆弱的旅游资源,让一些旅游资源“休养生息”。人们在看到非典对旅游、餐饮、交通等行业的冲击时,也要看到对电信(特别是增值电信服务)、医疗、住房、汽车等行业的刺激作用

热心网友

其实不大,同时我国经济大幅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