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现在快40天了,最近溢奶反倒越来越严重了。以前只有一点点从嘴角流出,最近是大口大口的冒出来。有的是消化过的,有的没有咽下去就喷出来了。常常是吃了2个多钟头了还吐奶,吐了以后马上又饿了就要吃。2个小手不停的挥来挥去,嘴巴里发出不同的声音,昨天开始,嗓子的哑了,真是可怜啊

热心网友

是不是凉着了?孩子的胃要保暖呀,不然就爱吐奶,吐的想豆腐差不多

热心网友

宝宝吃奶后,如果立即平卧床上,奶汁会从口角流出。但是,喂奶后把宝宝竖抱一些时间再放到床上,吐奶就会明显减少。这种情况医学上才称为溢奶。 而宝宝现在的情况可能就不是溢奶这么简单了,一般吐出来的有消化过的奶就不能称为溢奶,而是吐奶。溢奶不是病,而呕吐却是一种病理反应。如果宝宝吐奶后,精神状况还不错那还没什么。但是如果宝宝每次喂奶后都呕吐,而且呕吐多不费力,有时还呈喷射状,这种情况下,你就应该引起重视了,应该立即带宝宝上医院去找医生治疗。 希望你能引起重视,祝宝宝早日恢复健康!

热心网友

我觉得你是不是给他喂得太多了,消化不好啊?不如试试每次少喂一些,大不了多喂几次。如果你这样后,同时照上面几位说的做了,可是还是溢奶的话,应该去医院瞧瞧了。

热心网友

我爱末末 的方法是最有效的方法 宝宝吃完奶后,不要马上平放,妈妈可将宝宝立起来靠在肩膀上,轻拍宝宝后背,让宝宝打几个嗝,把胃里的空气排出;放下时最好把宝宝的后背垫高一点,让宝宝保持倾斜姿势,也能防止吐奶。我家宝宝也是这样,一定要拍到他打嗝为止,还有吃完奶以后不要把他翻来翻去的,如果躺下的话尽量把头和背垫高点,让身体有个倾斜度

热心网友

新生儿的胃是水平横卧的,呈不稳定状态,而且胃部入口处较松弛,因此容易出现食物倒流现象,如果吸吮时吸入较多空气,就更容易引起吐奶。  要避免婴儿吐奶,首先要控制婴儿的吃奶速度,防止吃奶的同时吸入大量空气。妈妈在喂奶的时候不要让婴儿吸吮得过急,如果母乳喂养,可用手指压着靠近乳头的部位,控制奶水流量,让宝宝吃几口就歇一歇;如果是人工喂养,则奶头的孔不要扎得太大。  宝宝吃完奶后,不要马上平放,妈妈可将宝宝立起来靠在肩膀上,轻拍宝宝后背,让宝宝打几个嗝,把胃里的空气排出;放下时最好把宝宝的后背垫高一点,让宝宝保持倾斜姿势,也能防止吐奶。  一旦宝宝出现吐奶,妈妈应立即让宝宝侧过身子,或者赶快将宝宝立起来,以免宝宝把呕吐物呛进气管引起窒息。  等宝宝再大点就会好了,我家末末在小的时候也是经常这样的。没有关系!

热心网友

宝宝吐奶该怎么办?   尽管很多妈妈都知道新生儿由于生理原因才容易导致吐奶,但一看到自家宝宝吐奶时,还是紧张得不知所措。这里,我们将向你详细介绍有关导致婴儿吐奶的具体原因,吐奶时我们可以做哪些护理,以及有哪些办法可以预防孩子吐奶。   新生儿发生吐奶,不仅仅是因为吃奶后改变抱姿引起的,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婴儿生理上的特点。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婴儿的胃部构造以及他们吃奶方式上的特点   上海仁爱医院消化内科专家介绍新生儿容易吐奶的原因在于他们的胃部和喉部还没有发育成熟。新生儿的胃部,从正面看是横躺着的,呈不稳定状态,同时贲门部位(胃部入口)还比较松。也就是说,大人吃饭时,当食物进入胃部后,贲门会通过收缩来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于婴儿的胃贲门部位还不能很好地进行收缩,从而导致进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较容易地流回食道。另外,与大人相比,新生儿的喉头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们含乳头的方式比较笨拙,从而导致吃奶时空气容易与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当孩子打嗝或身体晃动时,吃进去的奶也就比较容易被吐出来了。   上海仁爱医院儿科专家介绍防止吐奶的最好办法就是帮助孩子拍嗝。孩子在3-4个月大之后,不仅可以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而且贲门的收缩功能也已发育成熟,所以吐奶的次数也就会明显减少了。而在此之前,每次喂奶后我们最好还是要帮助孩子拍嗝。   孩子吐奶后,什么情况下需要看医生?   孩子吐奶,其实没什么好担心的。但孩子吐奶后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却是需要我们多加留意的。在呕吐得到缓解后,如果宝宝还有精神不振、只想睡觉、情绪不安、无法入睡、发烧、肚子胀等现象,则可能是生病了,应该看医生。   可以等到第二天去看医生的情况:在夜间或公休日宝宝吐奶,如果只是出现以下情况,我们是可以等到第二天再去看医生的。   *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感冒症状,发烧但温度不高、精神状态良好   *呕吐、腹泻次数不多、能够吃奶   *小便量减少但还是会小便的   需要马上送医院的情况:   *发高烧、精神恍惚   *样子发呆、呼唤没有反应   *发生痉挛   *肚子疼痛、总是哼哼唧唧的   *每间隔10-30分钟就大哭一次、大便是深红色的血便   *粪便呈白色或者是大量的血便   *每次吃奶后都会喷水似的吐奶   *因头部受到撞击而引起的呕吐   *呕吐不是由进食引起的   *持续呕吐、没有小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