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肺结核没有痰是怎么一个说法

热心网友

一、结核病的发现与诊断 1、病例发现:从结核病流行病学和结核病控制的目的出发,病例发现最主要对象是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因为这是结核病传染源。通过对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人发现并给予彻底化学疗法,使其失掉传染性,从而达到保护人群减少受结核菌传染的机会。 肺结核发现伪对象依次为: ①痰涂片阳性病例; ②痰涂片阴性而培养阳性病例; ③痰涂片和培养均阴...

热心网友

一、结核病的发现与诊断 1、病例发现:从结核病流行病学和结核病控制的目的出发,病例发现最主要对象是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因为这是结核病传染源。通过对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人发现并给予彻底化学疗法,使其失掉传染性,从而达到保护人群减少受结核菌传染的机会。 肺结核发现伪对象依次为: ①痰涂片阳性病例; ②痰涂片阴性而培养阳性病例; ③痰涂片和培养均阴性而X线有活动性病变的病例。 肺结核发现工作的目的是为化学疗法提供病例,因此病例发现必须与化学疗法棺结合,做为一个整体李看待,应事前做好化学疗法的准备和安排,以确保发现的病惋能得到有效的和彻底的化学治疗。 (1)肺结核发现的途径:当前最重要的发现途径是在“因症求诊”病例中发现肺结核病例。凡是有可疑结核病症状的病人:如咳嗽两周、低烧、咯血、胸痛、胸闷、乏力、月经不调或原因不明的闭经、儿童结核菌素强阳性反应的家庭成员和肺外结核者等均应及时求诊检查。上述病人经常就诊综合医院的各科如内科、儿科、中医科等。医生在接诊上述病人时应注意进行查痰和胸部X线检查,以便发现肺结核病例。近年来北京市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人的90%是经“因症求诊”而发现的。X线普查只对某些易思肺结核病的重点人群或某些特定人群进行检查。如中小学教职员工、托儿所和幼儿园等儿童工作者、饮食服务行业,职业性危害作业工人等。我市经X线普查所检出的肺结核病人,特别是痰涂片阳性病人已愈来愈少。 (2)肺结核发现及诊断方法: ①痰结核苗检查:这是发现及确诊肺结核的最重要方法,这是因痰涂片检查阳性,不但能确定诊断为肺结核病,而且明确是结核病传染源。痰检查方法分为:痰直接涂片法。该方法广泛应用,操作简单。 痰培养法。此方法能检出少量排菌的病人,同时能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分枝杆菌菌型鉴定。 凡是疑似肺结核的病人,不论胸部X线病变如何,均应进行痰结核菌检查,通常在没有痰结核菌检查结果前,不应做出诊断o-为获得痰结核菌高校出率,痰标本最好留取清晨 咳出的第一二口痰。 ②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只能筛选出肺部异常阴影,诊断结核病和判断结核病的活动性尚须结合其它检查方法,但误差较大。但胸部X线检查在肺部疾病鉴别诊断上是有价 值的。 ③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对儿童结核病的诊断是必不可少的。2、诊断标准:1990年卫生部制定的诊断标准是: (1)疑似病例,凡符合下列项目之一者: ①痰结核菌检查阴性,胸部X线检查怀疑话动性肺结核病变者; ②痰结核菌检查阴性、胸部X线检查有异常阴影,病人有咳嗽、吐痰、低烧、盗汗等肺结核症状或按肺炎治疗观察 2-4周末见吸收;儿童结核菌试验(5个单位,相当于1:2000)强阳性反应伴有结核病临床症状。 (2)确诊病例,凡符合下列项目之一者: ①痰结核菌检查阳性(包括涂片或培养); ②痰结核菌阴性、胸部X线检查有典型的活动性结核病变表现; ③肺部病变标本病理学诊断为结核病变; ④疑似肺结核病者,经临床X线随访、观察后可排除其他肺部病变; ⑤临床上已经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可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 2.肺结核的治疗 (1)治疗对象:肺结核的治疗对象依次为: ①初治新发现痰涂片阳性病人; ② 初治新发现痰涂片阴性而培养阳性病人; ③痰结核菌阳性的复治病人; ④慢性传染源; ⑤痰涂片和培养均阴性X线呈活动性病人。 但应记住优先治疗对象是初治新发现痰涂片阳性病人。 (2)常用抗结核药物:当前应用于肺结核治疗的基本药物有下列五种: ①异烟肼(Isoniazid,简易“INH”或“H”):异烟肼对生长繁殖的结核菌有高效杀菌作用。是各种治疗肺结核方. 案中均包含的药物。副作用很少,偶发生周围神经炎,加服毗哆醇(维生素B6)每日10mg即可。常用剂量成人为每日300毫克,儿童每日5-10mg/kg。 ②利福平(Rifampicin,简号为“RFP”或“R”):利福平对巨噬细胞内和细胞外结核菌均具有杀菌作用和较强的灭菌作用。是当前短程化疗方案中必须包含的药物。服后病人尿液、粪便、痰液等可变为红的颜色。可出现一些胃肠系统副反应,服用前应检查肝功能。常用剂量成人50kg或以下者为每日450mg;50kg以上者每日为600mg(最高为600mg);儿童为每日10mg/kg,最好在饭前30分钟服用,因为饭后服用吸收减少。  ③毗嗪酰胺(Pyrazinamide,简写为“PZA”或“2”):毗嗪酰胺对结核菌只有弱的杀菌作用,但对巨噬细胞内酸性环境中或急性炎症病变中的结核菌有强的灭菌作用。是短程 化疗方案头两个月治疗中必须包含的药物。偶可发生关节痛,服用止痛剂可减轻。服前应检查肝功能。常用剂量成人50kg以下每日1.5g;50kg以上2.0g;儿童每日为30mg/kg。  ④链霉素(简称为“SM”或“S”):链霉素对细胞外结核菌具有杀菌作用。链霉素可引起听神经损害。应用时应注意听力检查,通常成人剂量为每次0.75g,每日或间歇使用,深部肌肉注射。儿童为每公斤体重10mg,最多不超过0.75g。  ⑤乙胺丁醇(简称为“EMB”或“E”):乙胺丁醇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可防止或延缓耐药菌的发生。副反应很少。医生应告诉病人使用后如出现视力变化时,应及时就医检查并停药。儿童过小或其他原因而不能发现视力变化的病人,不应使用该药。成人头两个月每日每公斤体重为25mg,以后每日每公斤体重为15mg。儿童为每日每公斤处理体重 15mg。 3、治疗方案:北京市初治涂片阳性病人(含涂片阴性而培养阳性病人)统一治疗方案为: 2H3R3S3E3/2H3R2S3 即头两个月异烟阱、利福平、链霉素和吡嗪酰胺每周3次,后4个月停用吡嗓酰胺,其余3种药物继续每周3次使 用。以上药物均为一次性同时顿服或注射(链霉素)。如对链霉素有反应者可停用或以乙胺丁醇来替代。初治涂片,培养均阴性、X线有活动病变的病人治疗方案还没有统一治疗方案,可考虑采用2H2R3S3E3/4H3R3S3或 2HRE/2HR。总治疗期为4个月。慢性传染源的治疗方案多依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至少选定二种以上敏感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