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看到一篇文章,现复拷如下,让大家分享:三封公开信炮轰权证创设 权证交易暂时的退潮并没停息市场各方对其的责难。近日,《证券市场红周刊》刊发了三封关于权证创设的公开信,矛头直指管理层、执行层及权证创设的受益者。本报特刊摘如下,以飨读者。 洪平致中国证监会的公开信 呼吁立即停止一切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 尊敬的中国证监会,我们很高兴看到股权分置这一中国股市的毒瘤,正在国务院领导和证监会、国资委的推动下逐步得到根治。但自从权证作为对价的手段推出以来,特别是自上周券商创设武钢权证以来,引起了市场的极大疑问和反响,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不公平的问题和混乱的局面,并对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带来了冲击。由于进入了不公平的财富分配机制,使得股改参与者的利益受到侵害,二级市场风险陡然加大,从长期看,对股改进程也将产生不利影响。 不能以制度创新的名义剥夺投资者的权利 股权分置改革作为证券市场上的重大举措,所涉及利益关系的复杂性前所未有,其所揭露的市场矛盾也是极其深刻的。从股东利益的角度上说,这是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利益关系重新厘定的过程,是流通股东与非流通股东之间针对眼前和长远利益进行对等交换的过程。 应健中致沪深证券交易所的公开信 请交易所做该做的事 我是一位跟着中国股市一路走过来的“市场老人”,1985年就参与了处于萌芽状态的中国股市,通宵排队购买了第一只发行的股票。5年之后,沪深两地成立了交易所,那时投资者欢欣鼓舞,纷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国家的股份制改革,当老百姓愿意将自己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绑在一起的时候,这是一种什么力量?这是一种民族的精神力量。 如今交易所成立15年了,令人想不明白的是,这市场咋越搞越迷糊了?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老百姓钱赚钱却越来越难;市场越来越洋腔洋调,规矩却越来越颠三倒四。直到如今权证和“投票门”事件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之时,我不得不给您们写封公开信,有些话不吐不快。 此次股改,自权证亮相之后,交易所便给市场留下了许多笑柄。当然,交易所代人受过自有苦衷,但是交易所比谁都清楚,10年前权证这个妖怪品种是怎么登场又是怎么被逐出场外的。10年前权证给股市留下的是一片狼籍,如今权证妖劲十足的走势已将股票市场边缘化了。 水皮致券商的公开信 你们将再次面对“始乱终弃”的命运 我们对于你们的命运是如此的焦虑,因为不管怎么说,作为这个市场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你们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市场的方向。因此,当我们再一次看到你们沉缅于权证创设而忘乎所以时,忍不住悲从心来。 不错,连续4年的大熊市的确让你们倾家荡产,但是覆巢之下没有完卵,在这个江湖混的投资者又有几个不是丢胳膊断腿的呢?全行业亏损不是你们的错,发不出工资也不是你们的错,但如果你们想毕全功于一役,在权证上一举扳本的话,那就是一种赌徒的心理。这就不仅是犯错,而且犯的是天大的错误。 水皮不止一次在杂谈中宣传自己的发现,每一次大行情一定会消灭一个大券商,行情越大,消灭的券商也越大。“3·27国债行情”消灭的是证券王国万国证券,1997年跨年度大牛市消灭的是君安证券,2001年的互联网行情,消灭的是中经开和南方证券两大券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因为只有在大行情出现的时候,券商们才会被市场冲昏头脑;只有在头脑发昏之后,拥有自营盘和委托理财的大券商们才会以巨额的现金买出行情的头部,从而套死自己。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道理想必你们都懂。权证本身就是高风险的衍生产品,这个道理想必你们也懂。那么,又是谁告诉你们可以享受零风险的权证创设的利益呢?你们的盲目乐观又是从何而起的? 不必否认,投机源自我们内心的冲动,但是我们更不能否认权证的投机和股票的投机有着本质的差异。无论如何,炒股失败的结局也就是炒成股东;但权证炒作,一招不慎,血本无归。既然你们炒股尚且亏损累累,又是从哪里滋生出来权证炒作的妄自尊大呢?
热心网友
说得有道理,支持!!!:)
热心网友
说得有道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