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核潜艇都有第二次核打击能力,不知打击后,它去什么地方,又如何在打击后不被敌方发现.
热心网友
说句实话如果需要战略核潜艇发动二次核打击全面核战争已经爆发这时候任何国家----只要有战略核潜艇肯定是直接攻击预定目标而陆基核力量估计已经被炸回原子状态在现代核导弹瞄准一个非预定目标只须30秒钟导弹从接到指令到发射到8000千米外目标区只要30分钟不到而只要有一艘战略核潜艇发射一枚弹道导弹漫天的卫星就会发现粗大的水柱和强烈和红外辐射信号在第一时间就会把信息传输给己方控制中心然后指挥中心肯定命令最近的攻击潜艇----无论核与非核----全速靠近其余敌方甚至是非己方战略核潜艇并且下令击沉一切目标而己方的弹道导弹也会立即向那艘出头的潜艇猛扑过去战略核潜艇的速度大概只有30节最多半小时只能前进30千米不到此时的隐蔽已经是一句空话卫星早已发现了它的行踪而一枚弹道导弹的至少8枚2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只须覆盖以那艘潜艇发射点为圆心15千米为半径的圆即使强烈的水下冲击波不能毁坏潜艇也足以使其丧失战斗力虽然攻击一艘已经发射完导弹的潜艇是无所谓的----世界已经处处升起蘑菇云文明社会在100年内都无法存活人类社会已经接近毁灭在我看来战略核潜艇的作用只有一个在非战时期间作为一个隐蔽的杀手威慑的武器而一旦要让它发动攻击它就是一次性碗筷已经无法逃脱严酷的战争----即便没有敌方的追杀它也永远无法回到母港即便靠岸它也永远无法得到补给。
热心网友
这好象是内部钦定答案似的,到了这个时候对于潜艇来说,顺利把核弹扔出去,就是牺牲,也行了.16枚,如果每个携带8个弹头,那是128个,拦截就要600个以上才可能,要是多艘攻击呢?再加上其他攻击模式,地基,航空,等等攻击武器的干扰,那么有几个漏网之鱼就够了.扔出去后,还没有反潜机(就他最快)过来的话,那么,迅速下潜(发射是在水下70-120米左右,下潜至250米左右)。开足马力,能走多远就多远,当然还是有机会返回基地的。
热心网友
战略核潜艇,算它每两分钟发射一枚核导弹,从第一枚开始,敌人已经发现它的影踪。半小时之后,报复之弹马上就来。16 枚导弹还未打完,自己就要被摧毁。。。。肯定的跑不掉!
热心网友
一般来说对方不会追击完成发射任务的战略核潜艇,因为这些核潜艇导弹已经发射,已经不具备再次发射战略核导弹的能力,与其话大力气搜索完成任务的核潜艇还不如找那些没进入阵地的潜艇来得现实
热心网友
可以潜到很深的海底,即使敌放搜索也有一定的时间逃跑.
热心网友
核潜艇都是独立作战的.有很大的隐蔽性和突然的攻击性.它既然发射核打击就不需要什么规避.
热心网友
战略核潜艇的战术,军事上称为独狼战术,也就是说,它的出现是“偶然”的,是单独的。当然这种偶然只是一种比喻,是针对现代海战当水面舰艇编队出现时,其下一定有攻击型潜艇存在的这种必然。战略核潜艇打击的是敌人的战略目标,比如大城市、首都、政府首脑所在地、军事基地等,而不是象攻击型核潜艇,打击得是水面舰艇。因此,战略核潜艇一般不会在敌人水面舰艇和反潜直升机密集部署的海域出现。这样可以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当然,现在世界上有核潜艇的国家之间,都在玩一种默契的水下游戏,都在通过卫星、海底探测装置及核潜艇,来探测、跟踪对方核潜艇的位置,并熟悉其声音特征。某种程度说,一个国家的战略核潜艇,在发射导弹时,很可能被另一个国家的攻击核潜艇跟踪。这就要看潜艇之间的性能对比及战术素养了。
热心网友
首先应该纠正用来完成第二次核打击的是战略核潜艇还有以鱼雷和飞航导弹作为主要武器的战术核潜艇出于隐蔽的需要,加之“动手”时己方兵力可能已经受到重大损失所以战略核潜艇一般会独立完成第二次核打击,最多会有己方战术核潜艇及少量水面舰艇掩护打击完成后,战略核潜艇应迅速离开发射水域,但水下高速运动会产生很大的噪音而暴露目标,这是潜艇作战的“大忌”。所以这种战术应该是在己方有效掩护下使用。现代海战中一般使用被动声呐搜听潜艇,所以战略核潜艇也可以关闭发动机,原地“座沉”隐蔽,看似被动但除非敌人使用主动声呐,很难被发现,而且主动声呐源同时也暴露了敌人位置。这种战术的缺点是战略核潜艇不能坚持太久。所以更有效的办法是“走走停停”,即灵活采用“座沉”和低速运动战术,尽量降低己方噪音,伺机离开,直至脱离危险水域。
热心网友
打了马上跑咯,能怎么办.一般是在水面舰队的护卫下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