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其中江城二水双桥何解。
热心网友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谢眺,字玄晖,是六朝南齐的重要诗人,与六朝南宋诗人谢灵运分别称为大谢小谢。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可见对小谢的诗歌很推崇,也很受他的诗风的影响。谢眺曾当过宣城太守,在宣城城外陵阳山上建了北楼,又称谢眺楼。李白于天宝十二载(七五三)游宣城,秋天登上北楼,写下这首五律,表示对谢眺的怀念。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明丽的画面:秋天的一个傍晚,登上宣城北楼眺望,晴空之中,远山之上,一抹斜阳,照耀着眼前的江城,就象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下面两联承接“如画”,具体地展现了画面。 宛溪、句溪这两条溪水,清澈透亮,如同明镜,夹城而流;宛溪上的凤凰桥,句溪上的济川桥(隋文帝开皇年间建造的拱桥),就象天上落下的彩虹。这两句很善于雕琢,描绘了明丽的工巧的水上风光,所以有人说它“刻画鲜丽,千古常新”。 第二联写水边景色,第三联写地上风物。人家的炊烟,在秋空里袅袅升起,炊烟笼罩下的橘树柚树,已带有几分寒意,梧桐也已染上枯黄的秋色,显出了衰老的姿态。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有谁能理解我此时在北楼上,迎着拂拂的秋风,怀念谢眺的心情呢 ! 谢眺被萧遥光诬陷,死于狱中;李白也是因为被人陷害,所以离开长安,浪游宣城各地,政治上一事无成,只能学习谢眺吟咏诗篇。这便使他感慨万端,不能自己;又感到没有人能理解这种心情,便更觉难堪了。末联的反诘语气,更加突出地表现了他的郁闷和不平,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