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调节气候。稳定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热心网友

平衡

热心网友

看过“未来水世界”吗,那就是南极冰的用途

热心网友

研究以前的气温吧

热心网友

南极的冰对气候有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风和冰雪消融使海平面发生变化。

热心网友

看对什么说了。

热心网友

指南极冰芯吧 每年都有不少科学家到南极进行科学探险,他们往冰川深处打钻,采集长长的“冰芯”。采集“冰芯”有什么意义呢?神秘的全球变暖现象的原因就冻结在其中。  在-89℃的环境中,南极的冰和雪不可能融化。冬季,我们可以见到,路边的积雪会逐渐变脏,那是因为它们吸收了空气中的灰尘。同样,冰也可以禁调泥土和灰尘。有时,我们会发现冰中有些微小的气泡,这表明了气体同样可以被冰捕获。可见,在南极4000米厚的冰层中,包含了它形成时的大气中的微粒和气体。由于这些冰是在40多万年的时间里堆积起来的,所以说,不同深度的冰里卷入的微粒和气体来源于不同时代的大气,通过研究这些微粒和气体,就可以推算那个时代的气候情况。研究南极冰芯的科学家认为,南极的冰封存了地球气候变迁的历史,那些“高龄”冰能告诉科学家们气候逐渐变暖的原因。  如果漂浮在大气中的类似火山灰的固体颗粒阻挡了到达地球的阳光,地球就会变冷,而二氧化碳、甲烷、二氧化氮等温室气体,又会使地球变暖。这些漂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和气体,有些会落到南极最上面的雪中,并被来年的降雪封存起来,就逐年形成南极厚厚的冰川,而冰芯就是其中的一段。与可提取过去气候环境变化信息的介质(历史记录、树木年轮、湖泊沉积、珊瑚沉积、黄土、深海岩芯、孢粉、古土壤和沉积岩等)相比,冰芯具有保真性好(低温环境)、分辨率高(分辨精度可达到年)、记录序列长(可达几十万年)和信息量大等特点,因而受到科学家们的青睐。  为了采集南极深处的冰,科学家们使用了一根长达30米的钻头,将它深深地钻入冰层,取出的冰芯长度在2至6米之间。有一组研究人员已经取到了3。6千米深处的冰芯。南极的冰层记录了地球4O多万年的气候变化,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采集这些冰芯,试图通过南极的冰芯来绘制一张完整的地球气候变化图。  现在的气候变化究竟是在变暖,还是冷暖的循环交替现象,这依然有些争议。我们相信,随着更多冰芯的采集,科学家将给出一个很好的解释。  南极冰中的物质和气侯的关系  科学家通过研究开采出来的南极冰芯的年代和冰芯中的物质,可以推测当时的气候情况。  冰的来源: 1987--1988年。  所含物质:放射性物质。  与气候的关系: 1986年 4月 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在其后两年的时间里,科学家在远隔千里的南极冰层中发现放射性物质,这说明污染是可以通过大气层向全球传播的。这个时侯,正是各种污染严重的时候,由于污染导致的温室效应使得全球特大洪水的次数增加。  冰的来源:1900年。  所含物质:二氧化碳、甲烷等,主要是由工业生产、植物燃烧、交通工具产生的废气。  与气候的关系:气象学家对1900年和1900年之前的冰层进行了比较,在1900年的冰层里发现了更多的二氧化碳和甲烷,那正是人类开始大量使用燃料的时候,也是科学家认为地球开始出现温室效应的时候。  冰的来源:1400年。  所含物质:浓度偏高的海盐。  与气候的关系:当地球两极的空气变冷并混合了来自中纬度的温暖空气的时侯,海洋将变得波涛汹涌,并给南极大陆带来了盐分,一些盐颗粒甚至可以漂浮在空气中,随着降雪沉积下来。1400年的冰中含有大量的盐,这表明当时的地球处于寒冷的时期。研究人员估计,从1400年开始,近400年来地球的平均温度比现在低0.5—1℃。  冰的来源:公元前73000年。  所含物质:来自印度尼西亚远古火山特巴的火山灰。  与气候的关系:科学家们认为,特巴火山当时发生了一次非常强烈的爆发,喷发出来的火山灰挡住了部分阳光,使地球变冷了几个世纪。

热心网友

没什么用途现在只能在酒吧里卖钱~

热心网友

现在调节气温将来淡水用水。

热心网友

可以取火,可以取水。

热心网友

连的244个冰川中,87%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可能加速海平面上升研究还指出,拉森-B冰架的崩裂也可能给地球带来一系列变化。吉尔伯特认为,拉森-B冰架的崩裂本身不会导致全球海平面变化,但原先被其包围的冰川就会向前运动,同时向下沉,因此会导致更多的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2002年1月底开始,拉森-B冰架开始从南极半岛崩裂,整个过程持续35天。在此之前,小一些的拉森-A冰架早在1995年就崩裂了。科学家目前正密切观测,拉森冰架的最南端,也就是南极洲最冷的部分是否也会发生冰架崩裂。从上一个冰川时代至今,小规模的冰架一直在周期性地崩裂,而导致它们发生巨大的变化的是气温的明显变化。(谢来)

热心网友

对温度影响很大,保持地球生态平衡

热心网友

现在来说只有科研价值,将来或许成为我们人类的主要淡水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