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并不排斥外来文化,只是韩国文化所占的比例过大,甚至超过本国文化变成主流文化了,就在我家门口一个买羊肉串的都改称韩国烧烤了我对此深感不安。再说台湾它并没有完全继承中华文化,只是继承了中国的儒家文化,我个人觉得它更象是一个被西化了的中国和日本文化的合成体。文化就应该是百花起放的印度的歌舞片没了,日本片就更别说了,崛起的伊朗、泰国片也挺不错的可是很少看到,英、法、德、俄的其实也不错可我们看到是铺天盖地韩流。再说我觉得同志并不落后它比先生/女士更能体现出平等,而不象传统的中国或西方称呼将人分成三、六、九等,不管你是达官贵人还是民工乞丐一律平等。象我这种八十年代出生的没有赶上同志使用的年代但我是真的觉得同志、人民比先生、民众亲切,其实推动文化流行不是政府不是媒体更不是明星,而是每一个普通人就象你、我、他,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保持我们的特色其实不一定非要用过去的称呼,可以发明一些有咱们赤色特点的名词。我想看一下有和我一样想法人是极少数还是大多数,请个位进来的同志或朋友发表一下意见,谢谢。

热心网友

我同意你的看法...我们还老叫 同学呐 ..见只要是学生装的 比我们小10岁也折磨叫..亲切摸..... 现在社会 个性第一......只要别过分..杂样顺口 杂样来吧....

热心网友

共享学长,谢谢!难怪前几天,我叫一位了句“同志”,人家很愤怒的说:一边去,谁和你是同志!我晕到现在才知道:我错了!!!

热心网友

社会在发展啊

热心网友

有人接受有人拒绝,两种人多要有!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后面就同意楼上的

热心网友

这没有什么,中华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兼收并蓄,自成一体。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乐器,有几种是我们从炎黄时代流传下来的?二胡,京胡,板胡,琵琶,这些传统乐器都是舶来品。无数次因为外来文化的进入我们的传统文明得到了焕发生机的机会。秦汉的文化和隋唐的文化就有很多不同,同样,明清时代的传统文明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传统文明绝对不会是完全相同的一回事。韩国的流行文化,尤其是影视,是早期的香港流行文化和韩国传统结合后的产物,我们接受起来方便也不奇怪。至于先生小姐之类的称呼,可是比“同志”早多了,相比之下,恐怕更贴近于我们“礼仪之邦”的传统。我们的传统文化,因为我们生活的大环境,早就潜移默化的深入到我们的一言一行里了,就算我们痛下决心想摆脱,也很难。比如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到西方国家生活过很长时间的中国人,会重视圣诞节而忽视春节。就算是新新新人类,圣诞节不放假和春节的七天大假也足以把他们对圣诞节的重视排到春节之下。就算是外来的文化入侵把我们逼到了舍弃传统文化或者誓死捍卫它的绝境,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也许很多人会在“爹地呀,妈咪呀”的惊呼中倒下,但到最后,中国人总能在一声“天哪!”的呐喊中重新站起来,重新让我们的文化绽放光彩。对于影响我们一言一行数千年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有信心。我们当然要保卫我们的传统文化,但决不是要抱残守缺,什么都是我们自己的好。经过比较鉴别,最后我们得到的,应该是克服了缺点,有了很多原来不具备的优点得更灿烂的传统文化,而不是牺牲了我们传统精华,各类文化大杂烩的一堆乱七八糟的垃圾,这是历史一次又一次的证明过的。

热心网友

韩流又叫憨流都是些憨人,憨国以前是我们附庸国又什麽好但心的,你看哪些憨国车真恶心,开他人你看一下哪傻B得意样.

热心网友

慌什么那些失去了自我的人本来就是废物根本也没人指望他们做什么

热心网友

我想大家是被媒体愚弄了,我想请问,韩国烧烤在你家开店有什么不妥,我认为光凭在你家开不开店就来评定韩国文化是否替代了主流文化,这是没有任何道理的。你去美国大街上经常能看见中国餐馆,澳大利亚也有很多,人们吃了一辈子炒菜,突然出现了一个所谓的烧烤,寿司,作为改善生活的手段,吃一下有什么不妥???????

热心网友

慌什么那些失去了自我的人本来就是废物根本也没人指望他们做什么

热心网友

叫兄弟,姊妹,大学里用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