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给我一个关于全国煤炭订货会的完整地名词解释式的概念说明吗?最早开始于什么时候,由哪些部门主办,目的作用,以及最近的发展趋势。非常感谢。
热心网友
多年来,煤炭订货会在促进煤炭产、运、需有效衔接,保障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煤炭订货会逐步暴露出一些弊端和问题,亟待加以解决,应该重视。 一是连年计划翻版带来一些遗留问题。新增需求计划不足,超发电量未有计划,国家分配重点合同量与实际需求量缺口逐年加大,电煤计划只占需求量的60%左右。 二是个别煤种或矿区资源枯竭,没有新的替代计划资源接续,原有重点合同基数不能根据供需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调整,需求资源得不到补充,地区性、品种性结构矛盾突出。 三是由于煤价、电价形成机制不同,电煤价格成为订货会上供需双方争执的焦点。 四是合同缺乏严肃性,由于运力、资源、价格等原因,造成合同执行随意性大,分配计划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管理机制,单方面违约的情况经常发生,合同兑现率低。 五是会议规模大,时间长,效率低,对下年度1、2月份产运需计划安排和衔接产生影响。 由于存在上述问题,近几年社会各界对煤炭订货会改革的呼声非常强烈,国家也多次提出要对煤炭订货会进行改革,这已是大势所趋。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全国煤炭订货会改革意见。 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煤炭订货会将充分体现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改革方向。一是将充分发挥市场在煤炭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将逐步不再直接组织订货,只是进行总量调控;二是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三是依据《合同法》规范交易行为;四是改革运力配置方式,但鉴于目前资源、运力紧张等因素影响,重点用煤将会给予一定保障;五是倡导大型煤炭企业与用户签订中长期合同。六是将加快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我国国情的煤炭市场交易机制。七是将缩小会议规模,缩短会期。 据了解,全国煤炭订货会作为我国煤炭产运需衔接配置的主要实现形式,已有5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三大阶段:1953年-1982年为计划经济模式;1983年-1992年以国家计划分配为主,增加了市场调节的成分;1993年-2004年国家计划统一分配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市场调节的比重进一步加大,价格逐步放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