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一路下跌,谁是市场暴跌黑手?

热心网友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鲁迅这句名言,在2005年终于激发了中国证券市场久已颓废的心。不同的是,这一次引领爆发的不是过去惯用的股指暴涨,而是监管层围绕着证券市场改革的一系列“出其不意”的“政策爆发”。  本届证监会上台以来,甚而直至今年4月初,备受道路坎坷折磨的中国证券市场一直在沟底趔趄。但2005年“两会”过后,低调谨慎的尚福林,领导中国证监会,以大刀阔斧的气势、“快刀斩乱麻”式地再掀中国证券市场变革。  自中国证监会成立以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短短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在重大问题上发动如此“饱和轰炸式”的政策“攻势”。仅仅几个月前还备受掣肘、孤掌难鸣的证监会,现在却得到了国资委、央行、财政部包括税务方面的鼎力支持。  政策风向“翻天覆地”式的变化,使曾经一度被“边缘化”的中国证券市场,再次高调走到了中国金融改革大舞台的最中央。其中冷落与荣宠间的急速变幻,展现出的不仅是中国改革道路的变化莫测,更隐含着改革决策思路“帕累托改进”的艰辛复杂。  从周正庆时代到周小川时代,再到尚福林时代,中国股市命运多蹇,10年来,上至决策层下至股民,在改革连续急转的车轮下承受了两次大弯考验,现在似乎又拐了回去。在中国证券市场开始一次新的历史转折之即,管理者们希望赢得股民们的认可,并借助越来越强大的民间舆论的力量,推动政策的变革,重新调整着改革方向…… 股市反转前的最后“赌局”   持续多年的颓势已经破坏了整个中国股市的生态体系,面对由于政策修补而产生的市场拐点,趋利避害的各路资金正在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行动  记者 张娅  “营业部领导已经给我们打过招呼,要求讲盘的时候尽量唱多市场,不要再讲空。” 6月20日,一家大型券商北京营业部的证券分析师对《商务周刊》说。  就在前一天,一个远超市场预料的庞大而复杂的第二批股权分置试点阵容出现在市场面前,宝钢股份(600019)、长江电力(600900)这样的超级大盘股与众多中小板上市公司在中国证券市场改革的前台“共舞”。  如果将营业部老总的“苦心”与相关部门的态度联系在一起,这种做法的原因会显得更为清晰。1个多月前,新华社记者对中国证监会主席的专访被刊登在三大证券报5月15日的头版,尚福林在采访中明确表态:“股权分置改革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件大事,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开弓没有回头箭,必须搞好。”  尽管如此,面对着试点过程中更加复杂的环境和更加尖锐的博弈,各路资金却显得格外冷静。从大盘走势来看,上证指数从5月份一路下行,至6月6日上午跌破1000点,尽管6月8日拔地而起,但冲高至6月9日1146。42点后迅速回落,在随后的两周里又重新呈现震荡之势。深证成指则与上证指数保持了高度一致。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紧锣密鼓而来,一个困扰了国内投资者长达40多个月的悬念——熊市什么时候终结,会很快揭晓吗?参与到这场市场竞猜中的各路诸侯正在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行动。  市场深陷“绝望谷”  现在,随便走进哪家证券营业部的散户大厅——如果这家营业部还保留着散户大厅的话,都会发现已经被大幅缩减了面积的散户大厅人头寥落。在营业部专设的大户室里,也很少有人紧张地盯着电脑屏幕买进卖出,而是三五成群或懒洋洋地玩着扑克、或聊着天。  “从2001年开始,投资者的数目就呈现每年递减的态势。还留在场内的投资者,目前持有的仓位都在80%以上,基本上都是高位被套,损失惨重。”一位券商人士对《商务周刊》感慨到。“在这种情况下,绝望的情绪弥漫在整个场内。即使有管理层的政策示好,他们也无动于衷。现在的情况变成了机构和政府之间的博弈了。”  另一位资深操盘手则在记者面前表现得更为直接:“这一年多来,我们的股票被深度套牢,但是与大盘的跌势相比还略好一点,所以我们一直处于观望状态,几乎不再交易。在连续几年的市场颓势之下,能活着就已经不错了。大家都等着别人拉一把然后往外跑。”  中国股市已经走过四个寒冬,却一直没有等来盼望已久的春天。即使在“国九条”出台的2004年,投资者经历的还是从希望到失望的悲喜人生。2005年,中国股市依然开局不利。上半年来,保险资金入市、降低印花税、解决券商短期融资等利好曾经试图拯救市场,却只是起到了短期刺激的作用,然后加速下跌,整个市场无情地一路奔向千点以下。  相对于选择用沉默作为抗议的普通投资者,一些资金量更大的市场参与者则主动出击,一方面以“利好麻木症”逼迫管理层放弃解决股权分置之外的救市设想,另一方面则旗帜鲜明地选择着对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方式。  1月4日,由于深交所公布《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转让实施细则》,沪深两市大盘低开低走,以大跌收场。随后上证指数在1250点附近持续震荡,到1月17日突然下探1214。06点,创下五年半的新低。  在此背景下,1月17日晚上,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报道了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主任谢庚的讲话,宣称不排除采取阶段性措施保持股市稳定。1月19日,在一个星期前刚宣布新股发行的中国证监会态度来了个大转变,已经被确定为2005年第二只发行的新股黔源电力(002039)接到通知,要求公司暂停新股发行的准备工作,春节后再进行招股。这实际上已经反映了证监会骑虎难下的状态。  然而,1月24日证券交易印花税下调1‰的消息,并没有在已是一潭死水般的市场荡起微澜。与此同时,《上海证券报》刊登的一篇文章表示,相关各方已经就股权分置问题形成共识,具体体现为:在充分考虑市场承受能力,在分批、分步骤解决的前提下,通过现有的询价和类别股东表决机制,赋予流通股股东知情权和话语权,通过两类股东讨价还价,分享流通性溢价,实现多赢,是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最佳途径。作为对此的支持,两市指数呈现五日阴跌的走势。  此后,市场在股权分置问题上继续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从2月到4月,类似的故事不断上演。尽管传言四起,由于管理层的实质性政策迟迟未见行动,上证指数在随后的几个月里,1300点、1200点、1100点连续失守。  从上半年的市场状况来看,包括中集集团(000039)、贵州茅台(600519)、苏宁电器(002024)、上海机场(600009)等基金重仓股成为带领大盘下行的“领头羊”。一位开放式基金的基金经理对《商务周刊》承认:“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开闸,给开放式基金造成了赎回压力。从今年一季度开始,基金就在对二线蓝筹股割肉,进行‘逢高减磅’的操作。上述个股已经被不同程度地获利了结。”  而财富证券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基金抛售股票之际,QFII对A股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增仓行为。截至今年一季度,20多家QFII出现在79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持股市值达到了28。72亿。目前,不少QFII正积极申请新增额度。在积极进入A股的同时,部分QFII人士高调指出,A股暴跌并没有将泡沫挤完。由此,一些业内人士将QFII如此言行不一的举措,视为一场为自己捞取廉价筹码的“阴谋”,“一边唱空,一边做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证指数逼近千点之际,媒体之间的口水战也从“海归派”与“本土派”的长期争执,变成了“治病派”和“救命派”的治市分歧,并且与整个市场走势互为呼应。  4月29日,在市场一步步贴身紧逼下,管理层的最后一张底牌终于被掀开。经过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此举被业内评价为相关部门在推动股市发展上的“孤注一掷”。随后的5月份里,相关部门的行为完全围绕着股权分置试点的这个核心,政策的指向性和迫切性非常明确。 谁是市场暴跌黑手?   然而,对于千呼万唤始出来又受到相关部门“力挺”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投资者并未群起响应。5月9日,五一节长假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证监会推出首批4家试点企业,上证指数以暴跌2。44%迎接这一消息。  5月中旬,每逢市场迷茫之际便会有流传出来的中金公司针对大盘的研究报告再度出现,并且把大盘底部看在700点上。中金公司营业部及其机构专用席位也在5月份多次名列公开市场交易信息跌幅榜前列,市场亦在传言中加速下行。证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证券市场流通市值为9989。17亿元,首次跌破万亿元大关,5月总成交金额1457。74亿元,两个数据双双创下新低。  然而,5月底,一份中金研究报告一改坊间的唱空基调,提出三大投资建议唱多蓝筹,并且宣称:假定按现有试点中最低的10送2方案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大盘蓝筹股的简单平均市盈率将从18。7倍下降至15。6倍,其中有H股的股票的A股对H股的溢价将从24%降至4%。尽管如此,在6月1日和2日两个交易日里,中金席位继续密集上榜,其做空的手法与这一报告形成鲜明对比。  “中金的研究报告在市场分量很重,有时候某个研究员一句话就有可能对上市公司或者客户产生巨大影响。”上述券商人士直言不讳地表示,“利用这种中金做空或者做多的传闻,能明显影响市场情绪,并有助于大资金操作。”  另外,也有经济学家明确指出:“目前有这么一部分利益群体,他们通过媒体舆论等各种方式不断地误导管理层、投资者甚至整个市场,其目的是推动股权分置,将市场打压下来,从而在相对低位入场,然后在证监会推出股权分置、股市上涨的过程中获利。”  6月1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保荐机构可选名单,45家券商入围,证监会也宣布将进行第二批试点工作。随后两天,大盘再次跌去40多点。  在市场传言影响下,基金重仓股成为首先被怀疑的对象。6月2日上午11点26分,在基金力量的支持下曾经创下两市第一高价的苏宁电器被打压封于跌停板上,此时累计跌幅已经超过了20%,股价遭斩。  之后,包括中集集团、万科A(000002)、贵州茅台、同仁堂(600085)、上海机场和盐田港(000088)在内的重仓股开始跟随下跌,当天跌幅均超过5%。中信证券研究部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30日,88 只开放式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62。00%,封闭式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67。50%。而到6月10日,开放式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61。20%,封闭式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67。12%,绝对数据比两周前都出现了下降。  终于,6月5日,尚福林亲自出席包括有全国50余家基金公司老总及部分券商高层的第29次基金业联席会议,据悉,尚福林要求基金“讲大局,服从资本市场发展大局”、“讲政治,支持股权分置改革”。而证监会副主席桂敏杰更以强硬语气直接警告基金“不要砸盘”。 证监会在会上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积极政策,包括允许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允许基金公司以自有资本购买基金、推动合规机构资金入市、减免印花税和股息税等等。  “前段时间基金抛售重仓股是有经济性因素的。”面对着市场指责,上述基金经理显得十分委屈,他指出,第一批股权分置的试点企业都在基金重仓股之外,扰乱了原有的价值评估体系,基金自然会抛售原来持有的股票,“比如同样属于钢铁业的两家上市企业,一家是宝钢,一家是其他钢铁企业,如果其他企业成为试点企业,基金就极有可能抛售宝钢转而购买这家试点企业的股票”。  相对于基金“故意砸盘”的猜测,“有外来资金故意做空中国股市”的传言在一年之前便已经喧嚣尘上,并且在股市逼近千点时在众多业内人士眼里显得越发真实。  6月3日,国内一份财经媒体刊登的文章称,做空A股的国际炒家已经胜利逃亡,“最近他们正在庆功”。该媒体之前的报道称,部分国际投机资金通过境外类期指产品,在国内“融券”后在境外做空套利,目标是上证指数跌到1000点。  随后,中国证券界元老级人物,原北京证券董事长、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卢克群也在另一家国内媒体上明言“有人在砸市”,他认为:“国内基金更多是跟风,这股做空力量远远复杂得多。”  但是,在国内最早研究对冲基金的上海海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江看来,外来资金的力量还不足以主导市场的走势。他对《商务周刊》分析到:“按照欧美基金的通常做法,资金不会从间接渠道进入一个国家的股票市场,因此他们只可能通过QFII来操作A股。”但他认为,由于现在中国不允许做空,着眼于长期的QFII不会愿意冒这么大的政策和法律风险来做空中国股市,而且现在QFII的总额才38亿美元,相对于中国上万亿元人民币的流通市值和3000多亿人民币的基金来说,不会对市场产生太大影响。  他指出,港资和台资有可能利用对中国国情的了解,通过在中国开办分支机构,把资金投入到证券市场,但这部分资金同样不多,也不是主导市场的主力资金。   徐江承认,通过境外类期指产品遥控A股市场的方式存在理论上的可能,“但我们必须注意,现在境外这方面的类期指产品并不多,期货还要有买卖双方,操作起来很难。由于现在整个A股市场的盘子很大,外来资金做空的话并不能保证自己可以接盘,因此风险很大。”  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这波大盘下跌过程中,还有一股藏在暗处的力量“功不可没”。“基金的重仓股里几乎都有老鼠仓,并且所占比重很大,”知情人士表示,“基金的很多重仓股已经被推至很高的位置,即使在现在的位置套现还有很大的获利空间。在这波下跌行情中,这些老鼠仓早于基金之前就在疯狂抛货,对大盘造成了极大的杀伤力。这方面目前还无法监管。” 市场“对赌”股权分置   在股市不稳定之时,总是有一股神秘的力量突然而来,又悄然而去。  6月6日上午11时03分,承接前期持续下跌之势,上证指数8年来第一次击穿千点,其中基金重仓股再度被大量抛盘。市场一片凄风苦雨。  此时盘中出现神秘资金。尤其是下午13时20分左右,中国石化(600028)、宝钢股份、华能国际(600011)和招商银行(600036)四大权重股突然出现较大买进,大盘由此向上攀升。随后,市场传言,证监会已经准备8种方案,等待出手救市。当日,上证指数以最高点1034点报收,出现下跌以来少有的红色星期一。  当日,中金也突然反手做多。中金席位分别以767。7万元和374。7万元成交额排在盐田港与佛山照明(000541)成交榜首,两只股票当日涨幅分别达到9。43%和8。80%。在随后发表的公开声明中,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邱劲更是明确否认了中金做空的传闻。  6月7日,两市指数继续上行。到6月8日,两市在中信证券(600030)等券商股的带领下突发井喷行情,两市涨停个股达130多家,创下了涨跌停板制度实施近10年来的第四大涨幅。此时,同样有巨额场外资金快速进入,并且在第一小时就产生了60亿的神秘交易量。  之后,相关部门也适时出击。6月13日和14日,两大交易所的权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陆续发布,进一步拓宽股权分置改革的方法。14日,中国证监会还邀请国务院相关部委、专家学者等参加了“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座谈会,并就证监会落实“国九条”、根据政府高层的有关指示而制定的《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广泛发表见解。  一个有意思的小插曲是,中国保监会曾经于6月17日早上在其网站公布了《关于保险外汇资金投资境外股票有关问题的通知》,当天下午,《通知》却被撤下。保监会新闻处人士对此的解释是,由于在该通知之后还会有一个细则,保监会希望把两篇通告一起对外公布。  然而,据记者了解,在保监会发出《通知》后,证监会发现6月17日早上A股行情转弱,认为是《通知》引起了市场忧虑,向保监会要求在下午开市前暂缓发放《通知》。随后不久,在“保险资金运用形势分析会”上,保监会副主席李克穆号召各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适时稳步建仓,充分发挥保险机构投资者的作用”。  某资产管理公司人士的评论为保监会的举动做了注解,“国内股市已经成了敏感问题,所有可能引发股市利空的消息都在尽可能封锁。”  6月17日晚间,另一重要部门国资委也下发《国资委关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严控股市扩容,再一次消除市场的担心。6月19日,中国证监会突然启动股权分置改革第二批试点,其中包括大型中央企业、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和10家中小板企业等不同类型共42家公司。而此前有消息称,第二批试点要到7月2日才能面市。  统计数据显示,在沪深指数双双大涨的6月8日,两市投资者新增开户总数为7306户,其中新开A股账户6709户,创下自今年3月以来日新增A股开户数的新高。  6月27日,在国务院首次举行的中国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尚福林声称“不准备再进行第三批试点”,并表示:“力争集中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有分析人士指出,这实际上暗指平准基金已获支持。  但从市场近期走势来看,未来发展不甚明朗。6月9日,当新进入的市场主力企图再度拉高权重第一股中石化之时,遭遇到了更加凶猛的抛盘。尽管当日中石化上涨6。15%,但放出1。5亿股的天量,成交资金高达5。7亿元,并且于次日便开始盘落。  6月13日,沪市成交92。89亿,14日为89。82亿,到15日收盘时,随着沪指的大幅回落,沪市成交额又回到了井喷行情前一天的水平,仅为75。6亿。6月23日,上证指数回到1100点以下,成交量进一步萎缩至57。305亿。这似乎又暗示,目前市道对场外资金没有产生吸引,就是场内资金都有明显的撤离迹象。  对此,合资基金海富通基金公司市场总监阎小庆声称,十分看好后市的发展。他对《商务周刊》表示:“股权分置试点使得投资者又多了一个新的机会,我们感到,可以把握的东西越来越多。”  然而,已经饱受寒冬煎熬的普通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信心显然并不容易恢复。“上证指数在目前的点位上的确系统风险比较小,但不会是大多数人都被解放。”上述操盘手透露,“我们现在只针对这半年做规划。包括我在内的好多人是本着‘短多长空’的思路,手中有大量的股票等着往外抛。”  更有业内资深人士分析到:“本轮行情打的是‘场外资金博取分置改革对价补偿与非流通股两年锁定期时间差的行情’。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对价,场外资金不会轻易进;如果没有锁定期,场外资金也不会如此大胆地进。”  6月28日,此前一天受朦胧利好消息影响高开高走的股指,在失望中呈现缓步探底之势,上证指数跌1。43%,成交额萎缩至65。57亿。  中国股市不可能长期在千点呆着,但人们并不一定有足够耐心。 中国股市十年U形大转弯   记者 宁南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鲁迅这句名言,在2005年终于激发了中国证券市场久已颓废的心。不同的是,这一次引领爆发的不是过去惯用的股指暴涨,而是监管层围绕着证券市场改革的一系列“出其不意”的“政策爆发”。   本届证监会上台以来,甚而直至今年4月初,备受道路坎坷折磨的中国证券市场一直在沟底趔趄。但2005年“两会”过后,低调谨慎的尚福林,领导中国证监会,以大刀阔斧的气势、“快刀斩乱麻”式地再掀中国证券市场变革。  4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证监会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砸开一个已经凝固了10余年牢不可破的制度僵局;  5月8日,《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业务操作指引》全文公布;次日,4家公司确定改革试点;10日后,首个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出台;  5月31日,证监会与国资委联合发文,要求大中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统一认识,加强协作配合,积极进行股权分置改革;  6月7日,首家银行基金获批;次日,传来央行再贷款救助券商的消息,引发“6#zhPoint#8”行情;  6月10日,三一重工试点成功。4家试点3家成功、1家失败;  6月13日,上交所制定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权证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布,市场有了做空的选择;同日,传出汇金公司注资银河证券的消息;  6月15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的通知》,对个人投资者股息红利所得减税50%;  6月16日,为配合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  6月17日,国资委下发了《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对于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控股股东的最低持股比例做出了要求,同时,就进一步保护投资者利益做出了一系列规定,要求国有上市公司全力支持股权分置改革;  6月20日,证监会推出第二批股权分置试点42家公司,包括宝钢股份和长江电力这样的国有大盘股……  自中国证监会成立以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短短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在重大问题上发动如此“饱和轰炸式”的政策“攻势”。仅仅几个月前还备受掣肘、孤掌难鸣的证监会,现在却得到了国资委、央行、财政部包括税务方面的鼎力支持。  政策风向“翻天覆地”式的变化,使曾经一度被“边缘化”的中国证券市场,再次高调走到了中国金融改革大舞台的最中央。其中冷落与荣宠间的急速变幻,展现出的不仅是中国改革道路的变化莫测,更隐含着改革决策思路“帕累托改进”的艰辛复杂。  6月15日,在央行明确表示汇金公司注资银河证券的这一天,一位马上卸任的证券界元老就决策层两个多月来暴风骤雨般的股市治理措施,向《商务周刊》记者感慨道:“中国股市命运多蹇,这些年拐了两个弯,现在又拐回去了。拐可能拐对了,但这个过程太苦了。”  在他看来,10年来的功过荣辱目前还难以评说,但上至决策层下至股民在改革连续急转的车轮下所经历的故事,“已经不是悲壮二字可以尽写的了”。  。

热心网友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鲁迅这句名言,在2005年终于激发了中国证券市场久已颓废的心。不同的是,这一次引领爆发的不是过去惯用的股指暴涨,而是监管层围绕着证券市场改革的一系列“出其不意”的“政策爆发”。  本届证监会上台以来,甚而直至今年4月初,备受道路坎坷折磨的中国证券市场一直在沟底趔趄。但2005年“两会”过后,低调谨慎的尚福林,领导中国证监会,以大刀阔斧的气势、“快刀斩乱麻”式地再掀中国证券市场变革。  自中国证监会成立以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短短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在重大问题上发动如此“饱和轰炸式”的政策“攻势”。仅仅几个月前还备受掣肘、孤掌难鸣的证监会,现在却得到了国资委、央行、财政部包括税务方面的鼎力支持。  政策风向“翻天覆地”式的变化,使曾经一度被“边缘化”的中国证券市场,再次高调走到了中国金融改革大舞台的最中央。其中冷落与荣宠间的急速变幻,展现出的不仅是中国改革道路的变化莫测,更隐含着改革决策思路“帕累托改进”的艰辛复杂。  从周正庆时代到周小川时代,再到尚福林时代,中国股市命运多蹇,10年来,上至决策层下至股民,在改革连续急转的车轮下承受了两次大弯考验,现在似乎又拐了回去。在中国证券市场开始一次新的历史转折之即,管理者们希望赢得股民们的认可,并借助越来越强大的民间舆论的力量,推动政策的变革,重新调整着改革方向……股市反转前的最后“赌局”   持续多年的颓势已经破坏了整个中国股市的生态体系,面对由于政策修补而产生的市场拐点,趋利避害的各路资金正在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行动  记者 张娅  “营业部领导已经给我们打过招呼,要求讲盘的时候尽量唱多市场,不要再讲空。” 6月20日,一家大型券商北京营业部的证券分析师对《商务周刊》说。  就在前一天,一个远超市场预料的庞大而复杂的第二批股权分置试点阵容出现在市场面前,宝钢股份(600019)、长江电力(600900)这样的超级大盘股与众多中小板上市公司在中国证券市场改革的前台“共舞”。  如果将营业部老总的“苦心”与相关部门的态度联系在一起,这种做法的原因会显得更为清晰。1个多月前,新华社记者对中国证监会主席的专访被刊登在三大证券报5月15日的头版,尚福林在采访中明确表态:“股权分置改革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件大事,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开弓没有回头箭,必须搞好。”  尽管如此,面对着试点过程中更加复杂的环境和更加尖锐的博弈,各路资金却显得格外冷静。从大盘走势来看,上证指数从5月份一路下行,至6月6日上午跌破1000点,尽管6月8日拔地而起,但冲高至6月9日1146。42点后迅速回落,在随后的两周里又重新呈现震荡之势。深证成指则与上证指数保持了高度一致。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紧锣密鼓而来,一个困扰了国内投资者长达40多个月的悬念——熊市什么时候终结,会很快揭晓吗?参与到这场市场竞猜中的各路诸侯正在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行动。  市场深陷“绝望谷”  现在,随便走进哪家证券营业部的散户大厅——如果这家营业部还保留着散户大厅的话,都会发现已经被大幅缩减了面积的散户大厅人头寥落。在营业部专设的大户室里,也很少有人紧张地盯着电脑屏幕买进卖出,而是三五成群或懒洋洋地玩着扑克、或聊着天。  “从2001年开始,投资者的数目就呈现每年递减的态势。还留在场内的投资者,目前持有的仓位都在80%以上,基本上都是高位被套,损失惨重。”一位券商人士对《商务周刊》感慨到。“在这种情况下,绝望的情绪弥漫在整个场内。即使有管理层的政策示好,他们也无动于衷。现在的情况变成了机构和政府之间的博弈了。”  另一位资深操盘手则在记者面前表现得更为直接:“这一年多来,我们的股票被深度套牢,但是与大盘的跌势相比还略好一点,所以我们一直处于观望状态,几乎不再交易。在连续几年的市场颓势之下,能活着就已经不错了。大家都等着别人拉一把然后往外跑。”  中国股市已经走过四个寒冬,却一直没有等来盼望已久的春天。即使在“国九条”出台的2004年,投资者经历的还是从希望到失望的悲喜人生。2005年,中国股市依然开局不利。上半年来,保险资金入市、降低印花税、解决券商短期融资等利好曾经试图拯救市场,却只是起到了短期刺激的作用,然后加速下跌,整个市场无情地一路奔向千点以下。  相对于选择用沉默作为抗议的普通投资者,一些资金量更大的市场参与者则主动出击,一方面以“利好麻木症”逼迫管理层放弃解决股权分置之外的救市设想,另一方面则旗帜鲜明地选择着对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方式。  1月4日,由于深交所公布《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转让实施细则》,沪深两市大盘低开低走,以大跌收场。随后上证指数在1250点附近持续震荡,到1月17日突然下探1214。06点,创下五年半的新低。  在此背景下,1月17日晚上,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报道了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主任谢庚的讲话,宣称不排除采取阶段性措施保持股市稳定。1月19日,在一个星期前刚宣布新股发行的中国证监会态度来了个大转变,已经被确定为2005年第二只发行的新股黔源电力(002039)接到通知,要求公司暂停新股发行的准备工作,春节后再进行招股。这实际上已经反映了证监会骑虎难下的状态。  然而,1月24日证券交易印花税下调1‰的消息,并没有在已是一潭死水般的市场荡起微澜。与此同时,《上海证券报》刊登的一篇文章表示,相关各方已经就股权分置问题形成共识,具体体现为:在充分考虑市场承受能力,在分批、分步骤解决的前提下,通过现有的询价和类别股东表决机制,赋予流通股股东知情权和话语权,通过两类股东讨价还价,分享流通性溢价,实现多赢,是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最佳途径。作为对此的支持,两市指数呈现五日阴跌的走势。  此后,市场在股权分置问题上继续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从2月到4月,类似的故事不断上演。尽管传言四起,由于管理层的实质性政策迟迟未见行动,上证指数在随后的几个月里,1300点、1200点、1100点连续失守。  从上半年的市场状况来看,包括中集集团(000039)、贵州茅台(600519)、苏宁电器(002024)、上海机场(600009)等基金重仓股成为带领大盘下行的“领头羊”。一位开放式基金的基金经理对《商务周刊》承认:“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开闸,给开放式基金造成了赎回压力。从今年一季度开始,基金就在对二线蓝筹股割肉,进行‘逢高减磅’的操作。上述个股已经被不同程度地获利了结。”  而财富证券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基金抛售股票之际,QFII对A股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增仓行为。截至今年一季度,20多家QFII出现在79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持股市值达到了28。72亿。目前,不少QFII正积极申请新增额度。在积极进入A股的同时,部分QFII人士高调指出,A股暴跌并没有将泡沫挤完。由此,一些业内人士将QFII如此言行不一的举措,视为一场为自己捞取廉价筹码的“阴谋”,“一边唱空,一边做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证指数逼近千点之际,媒体之间的口水战也从“海归派”与“本土派”的长期争执,变成了“治病派”和“救命派”的治市分歧,并且与整个市场走势互为呼应。  4月29日,在市场一步步贴身紧逼下,管理层的最后一张底牌终于被掀开。经过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此举被业内评价为相关部门在推动股市发展上的“孤注一掷”。随后的5月份里,相关部门的行为完全围绕着股权分置试点的这个核心,政策的指向性和迫切性非常明确。谁是市场暴跌黑手?   然而,对于千呼万唤始出来又受到相关部门“力挺”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投资者并未群起响应。5月9日,五一节长假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证监会推出首批4家试点企业,上证指数以暴跌2。44%迎接这一消息。  5月中旬,每逢市场迷茫之际便会有流传出来的中金公司针对大盘的研究报告再度出现,并且把大盘底部看在700点上。中金公司营业部及其机构专用席位也在5月份多次名列公开市场交易信息跌幅榜前列,市场亦在传言中加速下行。证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证券市场流通市值为9989。17亿元,首次跌破万亿元大关,5月总成交金额1457。74亿元,两个数据双双创下新低。  然而,5月底,一份中金研究报告一改坊间的唱空基调,提出三大投资建议唱多蓝筹,并且宣称:假定按现有试点中最低的10送2方案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大盘蓝筹股的简单平均市盈率将从18。7倍下降至15。6倍,其中有H股的股票的A股对H股的溢价将从24%降至4%。尽管如此,在6月1日和2日两个交易日里,中金席位继续密集上榜,其做空的手法与这一报告形成鲜明对比。  “中金的研究报告在市场分量很重,有时候某个研究员一句话就有可能对上市公司或者客户产生巨大影响。”上述券商人士直言不讳地表示,“利用这种中金做空或者做多的传闻,能明显影响市场情绪,并有助于大资金操作。”  另外,也有经济学家明确指出:“目前有这么一部分利益群体,他们通过媒体舆论等各种方式不断地误导管理层、投资者甚至整个市场,其目的是推动股权分置,将市场打压下来,从而在相对低位入场,然后在证监会推出股权分置、股市上涨的过程中获利。”  6月1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保荐机构可选名单,45家券商入围,证监会也宣布将进行第二批试点工作。随后两天,大盘再次跌去40多点。  在市场传言影响下,基金重仓股成为首先被怀疑的对象。6月2日上午11点26分,在基金力量的支持下曾经创下两市第一高价的苏宁电器被打压封于跌停板上,此时累计跌幅已经超过了20%,股价遭斩。  之后,包括中集集团、万科A(000002)、贵州茅台、同仁堂(600085)、上海机场和盐田港(000088)在内的重仓股开始跟随下跌,当天跌幅均超过5%。中信证券研究部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30日,88 只开放式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62。00%,封闭式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67。50%。而到6月10日,开放式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61。20%,封闭式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67。12%,绝对数据比两周前都出现了下降。  终于,6月5日,尚福林亲自出席包括有全国50余家基金公司老总及部分券商高层的第29次基金业联席会议,据悉,尚福林要求基金“讲大局,服从资本市场发展大局”、“讲政治,支持股权分置改革”。而证监会副主席桂敏杰更以强硬语气直接警告基金“不要砸盘”。 证监会在会上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积极政策,包括允许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允许基金公司以自有资本购买基金、推动合规机构资金入市、减免印花税和股息税等等。  “前段时间基金抛售重仓股是有经济性因素的。”面对着市场指责,上述基金经理显得十分委屈,他指出,第一批股权分置的试点企业都在基金重仓股之外,扰乱了原有的价值评估体系,基金自然会抛售原来持有的股票,“比如同样属于钢铁业的两家上市企业,一家是宝钢,一家是其他钢铁企业,如果其他企业成为试点企业,基金就极有可能抛售宝钢转而购买这家试点企业的股票”。  相对于基金“故意砸盘”的猜测,“有外来资金故意做空中国股市”的传言在一年之前便已经喧嚣尘上,并且在股市逼近千点时在众多业内人士眼里显得越发真实。  6月3日,国内一份财经媒体刊登的文章称,做空A股的国际炒家已经胜利逃亡,“最近他们正在庆功”。该媒体之前的报道称,部分国际投机资金通过境外类期指产品,在国内“融券”后在境外做空套利,目标是上证指数跌到1000点。  随后,中国证券界元老级人物,原北京证券董事长、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卢克群也在另一家国内媒体上明言“有人在砸市”,他认为:“国内基金更多是跟风,这股做空力量远远复杂得多。”  但是,在国内最早研究对冲基金的上海海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江看来,外来资金的力量还不足以主导市场的走势。他对《商务周刊》分析到:“按照欧美基金的通常做法,资金不会从间接渠道进入一个国家的股票市场,因此他们只可能通过QFII来操作A股。”但他认为,由于现在中国不允许做空,着眼于长期的QFII不会愿意冒这么大的政策和法律风险来做空中国股市,而且现在QFII的总额才38亿美元,相对于中国上万亿元人民币的流通市值和3000多亿人民币的基金来说,不会对市场产生太大影响。  他指出,港资和台资有可能利用对中国国情的了解,通过在中国开办分支机构,把资金投入到证券市场,但这部分资金同样不多,也不是主导市场的主力资金。   徐江承认,通过境外类期指产品遥控A股市场的方式存在理论上的可能,“但我们必须注意,现在境外这方面的类期指产品并不多,期货还要有买卖双方,操作起来很难。由于现在整个A股市场的盘子很大,外来资金做空的话并不能保证自己可以接盘,因此风险很大。”  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这波大盘下跌过程中,还有一股藏在暗处的力量“功不可没”。“基金的重仓股里几乎都有老鼠仓,并且所占比重很大,”知情人士表示,“基金的很多重仓股已经被推至很高的位置,即使在现在的位置套现还有很大的获利空间。在这波下跌行情中,这些老鼠仓早于基金之前就在疯狂抛货,对大盘造成了极大的杀伤力。这方面目前还无法监管。”市场“对赌”股权分置   在股市不稳定之时,总是有一股神秘的力量突然而来,又悄然而去。  6月6日上午11时03分,承接前期持续下跌之势,上证指数8年来第一次击穿千点,其中基金重仓股再度被大量抛盘。市场一片凄风苦雨。  此时盘中出现神秘资金。尤其是下午13时20分左右,中国石化(600028)、宝钢股份、华能国际(600011)和招商银行(600036)四大权重股突然出现较大买进,大盘由此向上攀升。随后,市场传言,证监会已经准备8种方案,等待出手救市。当日,上证指数以最高点1034点报收,出现下跌以来少有的红色星期一。  当日,中金也突然反手做多。中金席位分别以767。7万元和374。7万元成交额排在盐田港与佛山照明(000541)成交榜首,两只股票当日涨幅分别达到9。43%和8。80%。在随后发表的公开声明中,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邱劲更是明确否认了中金做空的传闻。  6月7日,两市指数继续上行。到6月8日,两市在中信证券(600030)等券商股的带领下突发井喷行情,两市涨停个股达130多家,创下了涨跌停板制度实施近10年来的第四大涨幅。此时,同样有巨额场外资金快速进入,并且在第一小时就产生了60亿的神秘交易量。  之后,相关部门也适时出击。6月13日和14日,两大交易所的权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陆续发布,进一步拓宽股权分置改革的方法。14日,中国证监会还邀请国务院相关部委、专家学者等参加了“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座谈会,并就证监会落实“国九条”、根据政府高层的有关指示而制定的《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广泛发表见解。  一个有意思的小插曲是,中国保监会曾经于6月17日早上在其网站公布了《关于保险外汇资金投资境外股票有关问题的通知》,当天下午,《通知》却被撤下。保监会新闻处人士对此的解释是,由于在该通知之后还会有一个细则,保监会希望把两篇通告一起对外公布。  然而,据记者了解,在保监会发出《通知》后,证监会发现6月17日早上A股行情转弱,认为是《通知》引起了市场忧虑,向保监会要求在下午开市前暂缓发放《通知》。随后不久,在“保险资金运用形势分析会”上,保监会副主席李克穆号召各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适时稳步建仓,充分发挥保险机构投资者的作用”。  某资产管理公司人士的评论为保监会的举动做了注解,“国内股市已经成了敏感问题,所有可能引发股市利空的消息都在尽可能封锁。”  6月17日晚间,另一重要部门国资委也下发《国资委关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严控股市扩容,再一次消除市场的担心。6月19日,中国证监会突然启动股权分置改革第二批试点,其中包括大型中央企业、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和10家中小板企业等不同类型共42家公司。而此前有消息称,第二批试点要到7月2日才能面市。  统计数据显示,在沪深指数双双大涨的6月8日,两市投资者新增开户总数为7306户,其中新开A股账户6709户,创下自今年3月以来日新增A股开户数的新高。  6月27日,在国务院首次举行的中国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尚福林声称“不准备再进行第三批试点”,并表示:“力争集中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有分析人士指出,这实际上暗指平准基金已获支持。  但从市场近期走势来看,未来发展不甚明朗。6月9日,当新进入的市场主力企图再度拉高权重第一股中石化之时,遭遇到了更加凶猛的抛盘。尽管当日中石化上涨6。15%,但放出1。5亿股的天量,成交资金高达5。7亿元,并且于次日便开始盘落。  6月13日,沪市成交92。89亿,14日为89。82亿,到15日收盘时,随着沪指的大幅回落,沪市成交额又回到了井喷行情前一天的水平,仅为75。6亿。6月23日,上证指数回到1100点以下,成交量进一步萎缩至57。305亿。这似乎又暗示,目前市道对场外资金没有产生吸引,就是场内资金都有明显的撤离迹象。  对此,合资基金海富通基金公司市场总监阎小庆声称,十分看好后市的发展。他对《商务周刊》表示:“股权分置试点使得投资者又多了一个新的机会,我们感到,可以把握的东西越来越多。”  然而,已经饱受寒冬煎熬的普通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信心显然并不容易恢复。“上证指数在目前的点位上的确系统风险比较小,但不会是大多数人都被解放。”上述操盘手透露,“我们现在只针对这半年做规划。包括我在内的好多人是本着‘短多长空’的思路,手中有大量的股票等着往外抛。”  更有业内资深人士分析到:“本轮行情打的是‘场外资金博取分置改革对价补偿与非流通股两年锁定期时间差的行情’。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对价,场外资金不会轻易进;如果没有锁定期,场外资金也不会如此大胆地进。”  6月28日,此前一天受朦胧利好消息影响高开高走的股指,在失望中呈现缓步探底之势,上证指数跌1。43%,成交额萎缩至65。57亿。  中国股市不可能长期在千点呆着,但人们并不一定有足够耐心。中国股市十年U形大转弯   记者 宁南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鲁迅这句名言,在2005年终于激发了中国证券市场久已颓废的心。不同的是,这一次引领爆发的不是过去惯用的股指暴涨,而是监管层围绕着证券市场改革的一系列“出其不意”的“政策爆发”。  本届证监会上台以来,甚而直至今年4月初,备受道路坎坷折磨的中国证券市场一直在沟底趔趄。但2005年“两会”过后,低调谨慎的尚福林,领导中国证监会,以大刀阔斧的气势、“快刀斩乱麻”式地再掀中国证券市场变革。  4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证监会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砸开一个已经凝固了10余年牢不可破的制度僵局;  5月8日,《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业务操作指引》全文公布;次日,4家公司确定改革试点;10日后,首个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出台;  5月31日,证监会与国资委联合发文,要求大中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统一认识,加强协作配合,积极进行股权分置改革;  6月7日,首家银行基金获批;次日,传来央行再贷款救助券商的消息,引发“6#zhPoint#8”行情;  6月10日,三一重工试点成功。4家试点3家成功、1家失败;  6月13日,上交所制定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权证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布,市场有了做空的选择;同日,传出汇金公司注资银河证券的消息;  6月15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的通知》,对个人投资者股息红利所得减税50%;  6月16日,为配合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  6月17日,国资委下发了《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对于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控股股东的最低持股比例做出了要求,同时,就进一步保护投资者利益做出了一系列规定,要求国有上市公司全力支持股权分置改革;  6月20日,证监会推出第二批股权分置试点42家公司,包括宝钢股份和长江电力这样的国有大盘股……  自中国证监会成立以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短短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在重大问题上发动如此“饱和轰炸式”的政策“攻势”。仅仅几个月前还备受掣肘、孤掌难鸣的证监会,现在却得到了国资委、央行、财政部包括税务方面的鼎力支持。  政策风向“翻天覆地”式的变化,使曾经一度被“边缘化”的中国证券市场,再次高调走到了中国金融改革大舞台的最中央。其中冷落与荣宠间的急速变幻,展现出的不仅是中国改革道路的变化莫测,更隐含着改革决策思路“帕累托改进”的艰辛复杂。  6月15日,在央行明确表示汇金公司注资银河证券的这一天,一位马上卸任的证券界元老就决策层两个多月来暴风骤雨般的股市治理措施,向《商务周刊》记者感慨道:“中国股市命运多蹇,这些年拐了两个弯,现在又拐回去了。拐可能拐对了,但这个过程太苦了。”  在他看来,10年来的功过荣辱目前还难以评说,但上至决策层下至股民在改革连续急转的车轮下所经历的故事,“已经不是悲壮二字可以尽写的了”。。

热心网友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鲁迅这句名言,在2005年终于激发了中国证券市场久已颓废的心。不同的是,这一次引领爆发的不是过去惯用的股指暴涨,而是监管层围绕着证券市场改革的一系列“出其不意”的“政策爆发”。  本届证监会上台以来,甚而直至今年4月初,备受道路坎坷折磨的中国证券市场一直在沟底趔趄。但2005年“两会”过后,低调谨慎的尚福林,领导中国证监会,以大刀阔斧的气势、“快刀斩乱麻”式地再掀中国证券市场变革。  自中国证监会成立以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短短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在重大问题上发动如此“饱和轰炸式”的政策“攻势”。仅仅几个月前还备受掣肘、孤掌难鸣的证监会,现在却得到了国资委、央行、财政部包括税务方面的鼎力支持。  政策风向“翻天覆地”式的变化,使曾经一度被“边缘化”的中国证券市场,再次高调走到了中国金融改革大舞台的最中央。其中冷落与荣宠间的急速变幻,展现出的不仅是中国改革道路的变化莫测,更隐含着改革决策思路“帕累托改进”的艰辛复杂。  从周正庆时代到周小川时代,再到尚福林时代,中国股市命运多蹇,10年来,上至决策层下至股民,在改革连续急转的车轮下承受了两次大弯考验,现在似乎又拐了回去。在中国证券市场开始一次新的历史转折之即,管理者们希望赢得股民们的认可,并借助越来越强大的民间舆论的力量,推动政策的变革,重新调整着改革方向……股市反转前的最后“赌局”   持续多年的颓势已经破坏了整个中国股市的生态体系,面对由于政策修补而产生的市场拐点,趋利避害的各路资金正在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行动  记者 张娅  “营业部领导已经给我们打过招呼,要求讲盘的时候尽量唱多市场,不要再讲空。” 6月20日,一家大型券商北京营业部的证券分析师对《商务周刊》说。  就在前一天,一个远超市场预料的庞大而复杂的第二批股权分置试点阵容出现在市场面前,宝钢股份(600019)、长江电力(600900)这样的超级大盘股与众多中小板上市公司在中国证券市场改革的前台“共舞”。  如果将营业部老总的“苦心”与相关部门的态度联系在一起,这种做法的原因会显得更为清晰。1个多月前,新华社记者对中国证监会主席的专访被刊登在三大证券报5月15日的头版,尚福林在采访中明确表态:“股权分置改革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件大事,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开弓没有回头箭,必须搞好。”  尽管如此,面对着试点过程中更加复杂的环境和更加尖锐的博弈,各路资金却显得格外冷静。从大盘走势来看,上证指数从5月份一路下行,至6月6日上午跌破1000点,尽管6月8日拔地而起,但冲高至6月9日1146。42点后迅速回落,在随后的两周里又重新呈现震荡之势。深证成指则与上证指数保持了高度一致。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紧锣密鼓而来,一个困扰了国内投资者长达40多个月的悬念——熊市什么时候终结,会很快揭晓吗?参与到这场市场竞猜中的各路诸侯正在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行动。  市场深陷“绝望谷”  现在,随便走进哪家证券营业部的散户大厅——如果这家营业部还保留着散户大厅的话,都会发现已经被大幅缩减了面积的散户大厅人头寥落。在营业部专设的大户室里,也很少有人紧张地盯着电脑屏幕买进卖出,而是三五成群或懒洋洋地玩着扑克、或聊着天。  “从2001年开始,投资者的数目就呈现每年递减的态势。还留在场内的投资者,目前持有的仓位都在80%以上,基本上都是高位被套,损失惨重。”一位券商人士对《商务周刊》感慨到。“在这种情况下,绝望的情绪弥漫在整个场内。即使有管理层的政策示好,他们也无动于衷。现在的情况变成了机构和政府之间的博弈了。”  另一位资深操盘手则在记者面前表现得更为直接:“这一年多来,我们的股票被深度套牢,但是与大盘的跌势相比还略好一点,所以我们一直处于观望状态,几乎不再交易。在连续几年的市场颓势之下,能活着就已经不错了。大家都等着别人拉一把然后往外跑。”  中国股市已经走过四个寒冬,却一直没有等来盼望已久的春天。即使在“国九条”出台的2004年,投资者经历的还是从希望到失望的悲喜人生。2005年,中国股市依然开局不利。上半年来,保险资金入市、降低印花税、解决券商短期融资等利好曾经试图拯救市场,却只是起到了短期刺激的作用,然后加速下跌,整个市场无情地一路奔向千点以下。  相对于选择用沉默作为抗议的普通投资者,一些资金量更大的市场参与者则主动出击,一方面以“利好麻木症”逼迫管理层放弃解决股权分置之外的救市设想,另一方面则旗帜鲜明地选择着对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方式。  1月4日,由于深交所公布《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转让实施细则》,沪深两市大盘低开低走,以大跌收场。随后上证指数在1250点附近持续震荡,到1月17日突然下探1214。06点,创下五年半的新低。  在此背景下,1月17日晚上,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报道了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主任谢庚的讲话,宣称不排除采取阶段性措施保持股市稳定。1月19日,在一个星期前刚宣布新股发行的中国证监会态度来了个大转变,已经被确定为2005年第二只发行的新股黔源电力(002039)接到通知,要求公司暂停新股发行的准备工作,春节后再进行招股。这实际上已经反映了证监会骑虎难下的状态。  然而,1月24日证券交易印花税下调1‰的消息,并没有在已是一潭死水般的市场荡起微澜。与此同时,《上海证券报》刊登的一篇文章表示,相关各方已经就股权分置问题形成共识,具体体现为:在充分考虑市场承受能力,在分批、分步骤解决的前提下,通过现有的询价和类别股东表决机制,赋予流通股股东知情权和话语权,通过两类股东讨价还价,分享流通性溢价,实现多赢,是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最佳途径。作为对此的支持,两市指数呈现五日阴跌的走势。  此后,市场在股权分置问题上继续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从2月到4月,类似的故事不断上演。尽管传言四起,由于管理层的实质性政策迟迟未见行动,上证指数在随后的几个月里,1300点、1200点、1100点连续失守。  从上半年的市场状况来看,包括中集集团(000039)、贵州茅台(600519)、苏宁电器(002024)、上海机场(600009)等基金重仓股成为带领大盘下行的“领头羊”。一位开放式基金的基金经理对《商务周刊》承认:“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开闸,给开放式基金造成了赎回压力。从今年一季度开始,基金就在对二线蓝筹股割肉,进行‘逢高减磅’的操作。上述个股已经被不同程度地获利了结。”  而财富证券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基金抛售股票之际,QFII对A股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增仓行为。截至今年一季度,20多家QFII出现在79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持股市值达到了28。72亿。目前,不少QFII正积极申请新增额度。在积极进入A股的同时,部分QFII人士高调指出,A股暴跌并没有将泡沫挤完。由此,一些业内人士将QFII如此言行不一的举措,视为一场为自己捞取廉价筹码的“阴谋”,“一边唱空,一边做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证指数逼近千点之际,媒体之间的口水战也从“海归派”与“本土派”的长期争执,变成了“治病派”和“救命派”的治市分歧,并且与整个市场走势互为呼应。  4月29日,在市场一步步贴身紧逼下,管理层的最后一张底牌终于被掀开。经过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此举被业内评价为相关部门在推动股市发展上的“孤注一掷”。随后的5月份里,相关部门的行为完全围绕着股权分置试点的这个核心,政策的指向性和迫切性非常明确。谁是市场暴跌黑手?   然而,对于千呼万唤始出来又受到相关部门“力挺”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投资者并未群起响应。5月9日,五一节长假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证监会推出首批4家试点企业,上证指数以暴跌2。44%迎接这一消息。  5月中旬,每逢市场迷茫之际便会有流传出来的中金公司针对大盘的研究报告再度出现,并且把大盘底部看在700点上。中金公司营业部及其机构专用席位也在5月份多次名列公开市场交易信息跌幅榜前列,市场亦在传言中加速下行。证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证券市场流通市值为9989。17亿元,首次跌破万亿元大关,5月总成交金额1457。74亿元,两个数据双双创下新低。  然而,5月底,一份中金研究报告一改坊间的唱空基调,提出三大投资建议唱多蓝筹,并且宣称:假定按现有试点中最低的10送2方案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大盘蓝筹股的简单平均市盈率将从18。7倍下降至15。6倍,其中有H股的股票的A股对H股的溢价将从24%降至4%。尽管如此,在6月1日和2日两个交易日里,中金席位继续密集上榜,其做空的手法与这一报告形成鲜明对比。  “中金的研究报告在市场分量很重,有时候某个研究员一句话就有可能对上市公司或者客户产生巨大影响。”上述券商人士直言不讳地表示,“利用这种中金做空或者做多的传闻,能明显影响市场情绪,并有助于大资金操作。”  另外,也有经济学家明确指出:“目前有这么一部分利益群体,他们通过媒体舆论等各种方式不断地误导管理层、投资者甚至整个市场,其目的是推动股权分置,将市场打压下来,从而在相对低位入场,然后在证监会推出股权分置、股市上涨的过程中获利。”  6月1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保荐机构可选名单,45家券商入围,证监会也宣布将进行第二批试点工作。随后两天,大盘再次跌去40多点。  在市场传言影响下,基金重仓股成为首先被怀疑的对象。6月2日上午11点26分,在基金力量的支持下曾经创下两市第一高价的苏宁电器被打压封于跌停板上,此时累计跌幅已经超过了20%,股价遭斩。  之后,包括中集集团、万科A(000002)、贵州茅台、同仁堂(600085)、上海机场和盐田港(000088)在内的重仓股开始跟随下跌,当天跌幅均超过5%。中信证券研究部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30日,88 只开放式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62。00%,封闭式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67。50%。而到6月10日,开放式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61。20%,封闭式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67。12%,绝对数据比两周前都出现了下降。  终于,6月5日,尚福林亲自出席包括有全国50余家基金公司老总及部分券商高层的第29次基金业联席会议,据悉,尚福林要求基金“讲大局,服从资本市场发展大局”、“讲政治,支持股权分置改革”。而证监会副主席桂敏杰更以强硬语气直接警告基金“不要砸盘”。 证监会在会上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积极政策,包括允许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允许基金公司以自有资本购买基金、推动合规机构资金入市、减免印花税和股息税等等。  “前段时间基金抛售重仓股是有经济性因素的。”面对着市场指责,上述基金经理显得十分委屈,他指出,第一批股权分置的试点企业都在基金重仓股之外,扰乱了原有的价值评估体系,基金自然会抛售原来持有的股票,“比如同样属于钢铁业的两家上市企业,一家是宝钢,一家是其他钢铁企业,如果其他企业成为试点企业,基金就极有可能抛售宝钢转而购买这家试点企业的股票”。  相对于基金“故意砸盘”的猜测,“有外来资金故意做空中国股市”的传言在一年之前便已经喧嚣尘上,并且在股市逼近千点时在众多业内人士眼里显得越发真实。  6月3日,国内一份财经媒体刊登的文章称,做空A股的国际炒家已经胜利逃亡,“最近他们正在庆功”。该媒体之前的报道称,部分国际投机资金通过境外类期指产品,在国内“融券”后在境外做空套利,目标是上证指数跌到1000点。  随后,中国证券界元老级人物,原北京证券董事长、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卢克群也在另一家国内媒体上明言“有人在砸市”,他认为:“国内基金更多是跟风,这股做空力量远远复杂得多。”  但是,在国内最早研究对冲基金的上海海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江看来,外来资金的力量还不足以主导市场的走势。他对《商务周刊》分析到:“按照欧美基金的通常做法,资金不会从间接渠道进入一个国家的股票市场,因此他们只可能通过QFII来操作A股。”但他认为,由于现在中国不允许做空,着眼于长期的QFII不会愿意冒这么大的政策和法律风险来做空中国股市,而且现在QFII的总额才38亿美元,相对于中国上万亿元人民币的流通市值和3000多亿人民币的基金来说,不会对市场产生太大影响。  他指出,港资和台资有可能利用对中国国情的了解,通过在中国开办分支机构,把资金投入到证券市场,但这部分资金同样不多,也不是主导市场的主力资金。   徐江承认,通过境外类期指产品遥控A股市场的方式存在理论上的可能,“但我们必须注意,现在境外这方面的类期指产品并不多,期货还要有买卖双方,操作起来很难。由于现在整个A股市场的盘子很大,外来资金做空的话并不能保证自己可以接盘,因此风险很大。”  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这波大盘下跌过程中,还有一股藏在暗处的力量“功不可没”。“基金的重仓股里几乎都有老鼠仓,并且所占比重很大,”知情人士表示,“基金的很多重仓股已经被推至很高的位置,即使在现在的位置套现还有很大的获利空间。在这波下跌行情中,这些老鼠仓早于基金之前就在疯狂抛货,对大盘造成了极大的杀伤力。这方面目前还无法监管。”市场“对赌”股权分置   在股市不稳定之时,总是有一股神秘的力量突然而来,又悄然而去。  6月6日上午11时03分,承接前期持续下跌之势,上证指数8年来第一次击穿千点,其中基金重仓股再度被大量抛盘。市场一片凄风苦雨。  此时盘中出现神秘资金。尤其是下午13时20分左右,中国石化(600028)、宝钢股份、华能国际(600011)和招商银行(600036)四大权重股突然出现较大买进,大盘由此向上攀升。随后,市场传言,证监会已经准备8种方案,等待出手救市。当日,上证指数以最高点1034点报收,出现下跌以来少有的红色星期一。  当日,中金也突然反手做多。中金席位分别以767。7万元和374。7万元成交额排在盐田港与佛山照明(000541)成交榜首,两只股票当日涨幅分别达到9。43%和8。80%。在随后发表的公开声明中,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邱劲更是明确否认了中金做空的传闻。  6月7日,两市指数继续上行。到6月8日,两市在中信证券(600030)等券商股的带领下突发井喷行情,两市涨停个股达130多家,创下了涨跌停板制度实施近10年来的第四大涨幅。此时,同样有巨额场外资金快速进入,并且在第一小时就产生了60亿的神秘交易量。  之后,相关部门也适时出击。6月13日和14日,两大交易所的权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陆续发布,进一步拓宽股权分置改革的方法。14日,中国证监会还邀请国务院相关部委、专家学者等参加了“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座谈会,并就证监会落实“国九条”、根据政府高层的有关指示而制定的《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广泛发表见解。  一个有意思的小插曲是,中国保监会曾经于6月17日早上在其网站公布了《关于保险外汇资金投资境外股票有关问题的通知》,当天下午,《通知》却被撤下。保监会新闻处人士对此的解释是,由于在该通知之后还会有一个细则,保监会希望把两篇通告一起对外公布。  然而,据记者了解,在保监会发出《通知》后,证监会发现6月17日早上A股行情转弱,认为是《通知》引起了市场忧虑,向保监会要求在下午开市前暂缓发放《通知》。随后不久,在“保险资金运用形势分析会”上,保监会副主席李克穆号召各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适时稳步建仓,充分发挥保险机构投资者的作用”。  某资产管理公司人士的评论为保监会的举动做了注解,“国内股市已经成了敏感问题,所有可能引发股市利空的消息都在尽可能封锁。”  6月17日晚间,另一重要部门国资委也下发《国资委关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严控股市扩容,再一次消除市场的担心。6月19日,中国证监会突然启动股权分置改革第二批试点,其中包括大型中央企业、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和10家中小板企业等不同类型共42家公司。而此前有消息称,第二批试点要到7月2日才能面市。  统计数据显示,在沪深指数双双大涨的6月8日,两市投资者新增开户总数为7306户,其中新开A股账户6709户,创下自今年3月以来日新增A股开户数的新高。  6月27日,在国务院首次举行的中国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尚福林声称“不准备再进行第三批试点”,并表示:“力争集中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有分析人士指出,这实际上暗指平准基金已获支持。  但从市场近期走势来看,未来发展不甚明朗。6月9日,当新进入的市场主力企图再度拉高权重第一股中石化之时,遭遇到了更加凶猛的抛盘。尽管当日中石化上涨6。15%,但放出1。5亿股的天量,成交资金高达5。7亿元,并且于次日便开始盘落。  6月13日,沪市成交92。89亿,14日为89。82亿,到15日收盘时,随着沪指的大幅回落,沪市成交额又回到了井喷行情前一天的水平,仅为75。6亿。6月23日,上证指数回到1100点以下,成交量进一步萎缩至57。305亿。这似乎又暗示,目前市道对场外资金没有产生吸引,就是场内资金都有明显的撤离迹象。  对此,合资基金海富通基金公司市场总监阎小庆声称,十分看好后市的发展。他对《商务周刊》表示:“股权分置试点使得投资者又多了一个新的机会,我们感到,可以把握的东西越来越多。”  然而,已经饱受寒冬煎熬的普通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信心显然并不容易恢复。“上证指数在目前的点位上的确系统风险比较小,但不会是大多数人都被解放。”上述操盘手透露,“我们现在只针对这半年做规划。包括我在内的好多人是本着‘短多长空’的思路,手中有大量的股票等着往外抛。”  更有业内资深人士分析到:“本轮行情打的是‘场外资金博取分置改革对价补偿与非流通股两年锁定期时间差的行情’。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对价,场外资金不会轻易进;如果没有锁定期,场外资金也不会如此大胆地进。”  6月28日,此前一天受朦胧利好消息影响高开高走的股指,在失望中呈现缓步探底之势,上证指数跌1。43%,成交额萎缩至65。57亿。  中国股市不可能长期在千点呆着,但人们并不一定有足够耐心。中国股市十年U形大转弯   记者 宁南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鲁迅这句名言,在2005年终于激发了中国证券市场久已颓废的心。不同的是,这一次引领爆发的不是过去惯用的股指暴涨,而是监管层围绕着证券市场改革的一系列“出其不意”的“政策爆发”。  本届证监会上台以来,甚而直至今年4月初,备受道路坎坷折磨的中国证券市场一直在沟底趔趄。但2005年“两会”过后,低调谨慎的尚福林,领导中国证监会,以大刀阔斧的气势、“快刀斩乱麻”式地再掀中国证券市场变革。  4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证监会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砸开一个已经凝固了10余年牢不可破的制度僵局;  5月8日,《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业务操作指引》全文公布;次日,4家公司确定改革试点;10日后,首个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出台;  5月31日,证监会与国资委联合发文,要求大中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统一认识,加强协作配合,积极进行股权分置改革;  6月7日,首家银行基金获批;次日,传来央行再贷款救助券商的消息,引发“6#zhPoint#8”行情;  6月10日,三一重工试点成功。4家试点3家成功、1家失败;  6月13日,上交所制定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权证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布,市场有了做空的选择;同日,传出汇金公司注资银河证券的消息;  6月15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的通知》,对个人投资者股息红利所得减税50%;  6月16日,为配合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  6月17日,国资委下发了《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对于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控股股东的最低持股比例做出了要求,同时,就进一步保护投资者利益做出了一系列规定,要求国有上市公司全力支持股权分置改革;  6月20日,证监会推出第二批股权分置试点42家公司,包括宝钢股份和长江电力这样的国有大盘股……  自中国证监会成立以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短短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在重大问题上发动如此“饱和轰炸式”的政策“攻势”。仅仅几个月前还备受掣肘、孤掌难鸣的证监会,现在却得到了国资委、央行、财政部包括税务方面的鼎力支持。  政策风向“翻天覆地”式的变化,使曾经一度被“边缘化”的中国证券市场,再次高调走到了中国金融改革大舞台的最中央。其中冷落与荣宠间的急速变幻,展现出的不仅是中国改革道路的变化莫测,更隐含着改革决策思路“帕累托改进”的艰辛复杂。  6月15日,在央行明确表示汇金公司注资银河证券的这一天,一位马上卸任的证券界元老就决策层两个多月来暴风骤雨般的股市治理措施,向《商务周刊》记者感慨道:“中国股市命运多蹇,这些年拐了两个弯,现在又拐回去了。拐可能拐对了,但这个过程太苦了。”  在他看来,10年来的功过荣辱目前还难以评说,但上至决策层下至股民在改革连续急转的车轮下所经历的故事,“已经不是悲壮二字可以尽写的了”。。

热心网友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鲁迅这句名言,在2005年终于激发了中国证券市场久已颓废的心。不同的是,这一次引领爆发的不是过去惯用的股指暴涨,而是监管层围绕着证券市场改革的一系列“出其不意”的“政策爆发”。  本届证监会上台以来,甚而直至今年4月初,备受道路坎坷折磨的中国证券市场一直在沟底趔趄。但2005年“两会”过后,低调谨慎的尚福林,领导中国证监会,以大刀阔斧的气势、“快刀斩乱麻”式地再掀中国证券市场变革。  自中国证监会成立以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短短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在重大问题上发动如此“饱和轰炸式”的政策“攻势”。仅仅几个月前还备受掣肘、孤掌难鸣的证监会,现在却得到了国资委、央行、财政部包括税务方面的鼎力支持。  政策风向“翻天覆地”式的变化,使曾经一度被“边缘化”的中国证券市场,再次高调走到了中国金融改革大舞台的最中央。其中冷落与荣宠间的急速变幻,展现出的不仅是中国改革道路的变化莫测,更隐含着改革决策思路“帕累托改进”的艰辛复杂。  从周正庆时代到周小川时代,再到尚福林时代,中国股市命运多蹇,10年来,上至决策层下至股民,在改革连续急转的车轮下承受了两次大弯考验,现在似乎又拐了回去。在中国证券市场开始一次新的历史转折之即,管理者们希望赢得股民们的认可,并借助越来越强大的民间舆论的力量,推动政策的变革,重新调整着改革方向……股市反转前的最后“赌局”   持续多年的颓势已经破坏了整个中国股市的生态体系,面对由于政策修补而产生的市场拐点,趋利避害的各路资金正在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行动  记者 张娅  “营业部领导已经给我们打过招呼,要求讲盘的时候尽量唱多市场,不要再讲空。” 6月20日,一家大型券商北京营业部的证券分析师对《商务周刊》说。  就在前一天,一个远超市场预料的庞大而复杂的第二批股权分置试点阵容出现在市场面前,宝钢股份(600019)、长江电力(600900)这样的超级大盘股与众多中小板上市公司在中国证券市场改革的前台“共舞”。  如果将营业部老总的“苦心”与相关部门的态度联系在一起,这种做法的原因会显得更为清晰。1个多月前,新华社记者对中国证监会主席的专访被刊登在三大证券报5月15日的头版,尚福林在采访中明确表态:“股权分置改革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件大事,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开弓没有回头箭,必须搞好。”  尽管如此,面对着试点过程中更加复杂的环境和更加尖锐的博弈,各路资金却显得格外冷静。从大盘走势来看,上证指数从5月份一路下行,至6月6日上午跌破1000点,尽管6月8日拔地而起,但冲高至6月9日1146。42点后迅速回落,在随后的两周里又重新呈现震荡之势。深证成指则与上证指数保持了高度一致。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紧锣密鼓而来,一个困扰了国内投资者长达40多个月的悬念——熊市什么时候终结,会很快揭晓吗?参与到这场市场竞猜中的各路诸侯正在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行动。  市场深陷“绝望谷”  现在,随便走进哪家证券营业部的散户大厅——如果这家营业部还保留着散户大厅的话,都会发现已经被大幅缩减了面积的散户大厅人头寥落。在营业部专设的大户室里,也很少有人紧张地盯着电脑屏幕买进卖出,而是三五成群或懒洋洋地玩着扑克、或聊着天。  “从2001年开始,投资者的数目就呈现每年递减的态势。还留在场内的投资者,目前持有的仓位都在80%以上,基本上都是高位被套,损失惨重。”一位券商人士对《商务周刊》感慨到。“在这种情况下,绝望的情绪弥漫在整个场内。即使有管理层的政策示好,他们也无动于衷。现在的情况变成了机构和政府之间的博弈了。”  另一位资深操盘手则在记者面前表现得更为直接:“这一年多来,我们的股票被深度套牢,但是与大盘的跌势相比还略好一点,所以我们一直处于观望状态,几乎不再交易。在连续几年的市场颓势之下,能活着就已经不错了。大家都等着别人拉一把然后往外跑。”  中国股市已经走过四个寒冬,却一直没有等来盼望已久的春天。即使在“国九条”出台的2004年,投资者经历的还是从希望到失望的悲喜人生。2005年,中国股市依然开局不利。上半年来,保险资金入市、降低印花税、解决券商短期融资等利好曾经试图拯救市场,却只是起到了短期刺激的作用,然后加速下跌,整个市场无情地一路奔向千点以下。  相对于选择用沉默作为抗议的普通投资者,一些资金量更大的市场参与者则主动出击,一方面以“利好麻木症”逼迫管理层放弃解决股权分置之外的救市设想,另一方面则旗帜鲜明地选择着对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方式。  1月4日,由于深交所公布《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转让实施细则》,沪深两市大盘低开低走,以大跌收场。随后上证指数在1250点附近持续震荡,到1月17日突然下探1214。06点,创下五年半的新低。  在此背景下,1月17日晚上,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报道了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主任谢庚的讲话,宣称不排除采取阶段性措施保持股市稳定。1月19日,在一个星期前刚宣布新股发行的中国证监会态度来了个大转变,已经被确定为2005年第二只发行的新股黔源电力(002039)接到通知,要求公司暂停新股发行的准备工作,春节后再进行招股。这实际上已经反映了证监会骑虎难下的状态。  然而,1月24日证券交易印花税下调1‰的消息,并没有在已是一潭死水般的市场荡起微澜。与此同时,《上海证券报》刊登的一篇文章表示,相关各方已经就股权分置问题形成共识,具体体现为:在充分考虑市场承受能力,在分批、分步骤解决的前提下,通过现有的询价和类别股东表决机制,赋予流通股股东知情权和话语权,通过两类股东讨价还价,分享流通性溢价,实现多赢,是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最佳途径。作为对此的支持,两市指数呈现五日阴跌的走势。  此后,市场在股权分置问题上继续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从2月到4月,类似的故事不断上演。尽管传言四起,由于管理层的实质性政策迟迟未见行动,上证指数在随后的几个月里,1300点、1200点、1100点连续失守。  从上半年的市场状况来看,包括中集集团(000039)、贵州茅台(600519)、苏宁电器(002024)、上海机场(600009)等基金重仓股成为带领大盘下行的“领头羊”。一位开放式基金的基金经理对《商务周刊》承认:“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开闸,给开放式基金造成了赎回压力。从今年一季度开始,基金就在对二线蓝筹股割肉,进行‘逢高减磅’的操作。上述个股已经被不同程度地获利了结。”  而财富证券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基金抛售股票之际,QFII对A股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增仓行为。截至今年一季度,20多家QFII出现在79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持股市值达到了28。72亿。目前,不少QFII正积极申请新增额度。在积极进入A股的同时,部分QFII人士高调指出,A股暴跌并没有将泡沫挤完。由此,一些业内人士将QFII如此言行不一的举措,视为一场为自己捞取廉价筹码的“阴谋”,“一边唱空,一边做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证指数逼近千点之际,媒体之间的口水战也从“海归派”与“本土派”的长期争执,变成了“治病派”和“救命派”的治市分歧,并且与整个市场走势互为呼应。  4月29日,在市场一步步贴身紧逼下,管理层的最后一张底牌终于被掀开。经过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此举被业内评价为相关部门在推动股市发展上的“孤注一掷”。随后的5月份里,相关部门的行为完全围绕着股权分置试点的这个核心,政策的指向性和迫切性非常明确。谁是市场暴跌黑手?   然而,对于千呼万唤始出来又受到相关部门“力挺”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投资者并未群起响应。5月9日,五一节长假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证监会推出首批4家试点企业,上证指数以暴跌2。44%迎接这一消息。  5月中旬,每逢市场迷茫之际便会有流传出来的中金公司针对大盘的研究报告再度出现,并且把大盘底部看在700点上。中金公司营业部及其机构专用席位也在5月份多次名列公开市场交易信息跌幅榜前列,市场亦在传言中加速下行。证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证券市场流通市值为9989。17亿元,首次跌破万亿元大关,5月总成交金额1457。74亿元,两个数据双双创下新低。  然而,5月底,一份中金研究报告一改坊间的唱空基调,提出三大投资建议唱多蓝筹,并且宣称:假定按现有试点中最低的10送2方案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大盘蓝筹股的简单平均市盈率将从18。7倍下降至15。6倍,其中有H股的股票的A股对H股的溢价将从24%降至4%。尽管如此,在6月1日和2日两个交易日里,中金席位继续密集上榜,其做空的手法与这一报告形成鲜明对比。  “中金的研究报告在市场分量很重,有时候某个研究员一句话就有可能对上市公司或者客户产生巨大影响。”上述券商人士直言不讳地表示,“利用这种中金做空或者做多的传闻,能明显影响市场情绪,并有助于大资金操作。”  另外,也有经济学家明确指出:“目前有这么一部分利益群体,他们通过媒体舆论等各种方式不断地误导管理层、投资者甚至整个市场,其目的是推动股权分置,将市场打压下来,从而在相对低位入场,然后在证监会推出股权分置、股市上涨的过程中获利。”  6月1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保荐机构可选名单,45家券商入围,证监会也宣布将进行第二批试点工作。随后两天,大盘再次跌去40多点。  在市场传言影响下,基金重仓股成为首先被怀疑的对象。6月2日上午11点26分,在基金力量的支持下曾经创下两市第一高价的苏宁电器被打压封于跌停板上,此时累计跌幅已经超过了20%,股价遭斩。  之后,包括中集集团、万科A(000002)、贵州茅台、同仁堂(600085)、上海机场和盐田港(000088)在内的重仓股开始跟随下跌,当天跌幅均超过5%。中信证券研究部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30日,88 只开放式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62。00%,封闭式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67。50%。而到6月10日,开放式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61。20%,封闭式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67。12%,绝对数据比两周前都出现了下降。  终于,6月5日,尚福林亲自出席包括有全国50余家基金公司老总及部分券商高层的第29次基金业联席会议,据悉,尚福林要求基金“讲大局,服从资本市场发展大局”、“讲政治,支持股权分置改革”。而证监会副主席桂敏杰更以强硬语气直接警告基金“不要砸盘”。 证监会在会上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积极政策,包括允许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允许基金公司以自有资本购买基金、推动合规机构资金入市、减免印花税和股息税等等。  “前段时间基金抛售重仓股是有经济性因素的。”面对着市场指责,上述基金经理显得十分委屈,他指出,第一批股权分置的试点企业都在基金重仓股之外,扰乱了原有的价值评估体系,基金自然会抛售原来持有的股票,“比如同样属于钢铁业的两家上市企业,一家是宝钢,一家是其他钢铁企业,如果其他企业成为试点企业,基金就极有可能抛售宝钢转而购买这家试点企业的股票”。  相对于基金“故意砸盘”的猜测,“有外来资金故意做空中国股市”的传言在一年之前便已经喧嚣尘上,并且在股市逼近千点时在众多业内人士眼里显得越发真实。  6月3日,国内一份财经媒体刊登的文章称,做空A股的国际炒家已经胜利逃亡,“最近他们正在庆功”。该媒体之前的报道称,部分国际投机资金通过境外类期指产品,在国内“融券”后在境外做空套利,目标是上证指数跌到1000点。  随后,中国证券界元老级人物,原北京证券董事长、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卢克群也在另一家国内媒体上明言“有人在砸市”,他认为:“国内基金更多是跟风,这股做空力量远远复杂得多。”  但是,在国内最早研究对冲基金的上海海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江看来,外来资金的力量还不足以主导市场的走势。他对《商务周刊》分析到:“按照欧美基金的通常做法,资金不会从间接渠道进入一个国家的股票市场,因此他们只可能通过QFII来操作A股。”但他认为,由于现在中国不允许做空,着眼于长期的QFII不会愿意冒这么大的政策和法律风险来做空中国股市,而且现在QFII的总额才38亿美元,相对于中国上万亿元人民币的流通市值和3000多亿人民币的基金来说,不会对市场产生太大影响。  他指出,港资和台资有可能利用对中国国情的了解,通过在中国开办分支机构,把资金投入到证券市场,但这部分资金同样不多,也不是主导市场的主力资金。   徐江承认,通过境外类期指产品遥控A股市场的方式存在理论上的可能,“但我们必须注意,现在境外这方面的类期指产品并不多,期货还要有买卖双方,操作起来很难。由于现在整个A股市场的盘子很大,外来资金做空的话并不能保证自己可以接盘,因此风险很大。”  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这波大盘下跌过程中,还有一股藏在暗处的力量“功不可没”。“基金的重仓股里几乎都有老鼠仓,并且所占比重很大,”知情人士表示,“基金的很多重仓股已经被推至很高的位置,即使在现在的位置套现还有很大的获利空间。在这波下跌行情中,这些老鼠仓早于基金之前就在疯狂抛货,对大盘造成了极大的杀伤力。这方面目前还无法监管。”市场“对赌”股权分置   在股市不稳定之时,总是有一股神秘的力量突然而来,又悄然而去。  6月6日上午11时03分,承接前期持续下跌之势,上证指数8年来第一次击穿千点,其中基金重仓股再度被大量抛盘。市场一片凄风苦雨。  此时盘中出现神秘资金。尤其是下午13时20分左右,中国石化(600028)、宝钢股份、华能国际(600011)和招商银行(600036)四大权重股突然出现较大买进,大盘由此向上攀升。随后,市场传言,证监会已经准备8种方案,等待出手救市。当日,上证指数以最高点1034点报收,出现下跌以来少有的红色星期一。  当日,中金也突然反手做多。中金席位分别以767。7万元和374。7万元成交额排在盐田港与佛山照明(000541)成交榜首,两只股票当日涨幅分别达到9。43%和8。80%。在随后发表的公开声明中,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邱劲更是明确否认了中金做空的传闻。  6月7日,两市指数继续上行。到6月8日,两市在中信证券(600030)等券商股的带领下突发井喷行情,两市涨停个股达130多家,创下了涨跌停板制度实施近10年来的第四大涨幅。此时,同样有巨额场外资金快速进入,并且在第一小时就产生了60亿的神秘交易量。  之后,相关部门也适时出击。6月13日和14日,两大交易所的权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陆续发布,进一步拓宽股权分置改革的方法。14日,中国证监会还邀请国务院相关部委、专家学者等参加了“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座谈会,并就证监会落实“国九条”、根据政府高层的有关指示而制定的《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广泛发表见解。  一个有意思的小插曲是,中国保监会曾经于6月17日早上在其网站公布了《关于保险外汇资金投资境外股票有关问题的通知》,当天下午,《通知》却被撤下。保监会新闻处人士对此的解释是,由于在该通知之后还会有一个细则,保监会希望把两篇通告一起对外公布。  然而,据记者了解,在保监会发出《通知》后,证监会发现6月17日早上A股行情转弱,认为是《通知》引起了市场忧虑,向保监会要求在下午开市前暂缓发放《通知》。随后不久,在“保险资金运用形势分析会”上,保监会副主席李克穆号召各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适时稳步建仓,充分发挥保险机构投资者的作用”。  某资产管理公司人士的评论为保监会的举动做了注解,“国内股市已经成了敏感问题,所有可能引发股市利空的消息都在尽可能封锁。”  6月17日晚间,另一重要部门国资委也下发《国资委关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严控股市扩容,再一次消除市场的担心。6月19日,中国证监会突然启动股权分置改革第二批试点,其中包括大型中央企业、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和10家中小板企业等不同类型共42家公司。而此前有消息称,第二批试点要到7月2日才能面市。  统计数据显示,在沪深指数双双大涨的6月8日,两市投资者新增开户总数为7306户,其中新开A股账户6709户,创下自今年3月以来日新增A股开户数的新高。  6月27日,在国务院首次举行的中国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尚福林声称“不准备再进行第三批试点”,并表示:“力争集中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有分析人士指出,这实际上暗指平准基金已获支持。  但从市场近期走势来看,未来发展不甚明朗。6月9日,当新进入的市场主力企图再度拉高权重第一股中石化之时,遭遇到了更加凶猛的抛盘。尽管当日中石化上涨6。15%,但放出1。5亿股的天量,成交资金高达5。7亿元,并且于次日便开始盘落。  6月13日,沪市成交92。89亿,14日为89。82亿,到15日收盘时,随着沪指的大幅回落,沪市成交额又回到了井喷行情前一天的水平,仅为75。6亿。6月23日,上证指数回到1100点以下,成交量进一步萎缩至57。305亿。这似乎又暗示,目前市道对场外资金没有产生吸引,就是场内资金都有明显的撤离迹象。  对此,合资基金海富通基金公司市场总监阎小庆声称,十分看好后市的发展。他对《商务周刊》表示:“股权分置试点使得投资者又多了一个新的机会,我们感到,可以把握的东西越来越多。”  然而,已经饱受寒冬煎熬的普通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信心显然并不容易恢复。“上证指数在目前的点位上的确系统风险比较小,但不会是大多数人都被解放。”上述操盘手透露,“我们现在只针对这半年做规划。包括我在内的好多人是本着‘短多长空’的思路,手中有大量的股票等着往外抛。”  更有业内资深人士分析到:“本轮行情打的是‘场外资金博取分置改革对价补偿与非流通股两年锁定期时间差的行情’。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对价,场外资金不会轻易进;如果没有锁定期,场外资金也不会如此大胆地进。”  6月28日,此前一天受朦胧利好消息影响高开高走的股指,在失望中呈现缓步探底之势,上证指数跌1。43%,成交额萎缩至65。57亿。  中国股市不可能长期在千点呆着,但人们并不一定有足够耐心。中国股市十年U形大转弯   记者 宁南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鲁迅这句名言,在2005年终于激发了中国证券市场久已颓废的心。不同的是,这一次引领爆发的不是过去惯用的股指暴涨,而是监管层围绕着证券市场改革的一系列“出其不意”的“政策爆发”。  本届证监会上台以来,甚而直至今年4月初,备受道路坎坷折磨的中国证券市场一直在沟底趔趄。但2005年“两会”过后,低调谨慎的尚福林,领导中国证监会,以大刀阔斧的气势、“快刀斩乱麻”式地再掀中国证券市场变革。  4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证监会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砸开一个已经凝固了10余年牢不可破的制度僵局;  5月8日,《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业务操作指引》全文公布;次日,4家公司确定改革试点;10日后,首个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出台;  5月31日,证监会与国资委联合发文,要求大中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统一认识,加强协作配合,积极进行股权分置改革;  6月7日,首家银行基金获批;次日,传来央行再贷款救助券商的消息,引发“6#zhPoint#8”行情;  6月10日,三一重工试点成功。4家试点3家成功、1家失败;  6月13日,上交所制定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权证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布,市场有了做空的选择;同日,传出汇金公司注资银河证券的消息;  6月15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的通知》,对个人投资者股息红利所得减税50%;  6月16日,为配合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  6月17日,国资委下发了《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对于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控股股东的最低持股比例做出了要求,同时,就进一步保护投资者利益做出了一系列规定,要求国有上市公司全力支持股权分置改革;  6月20日,证监会推出第二批股权分置试点42家公司,包括宝钢股份和长江电力这样的国有大盘股……  自中国证监会成立以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短短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在重大问题上发动如此“饱和轰炸式”的政策“攻势”。仅仅几个月前还备受掣肘、孤掌难鸣的证监会,现在却得到了国资委、央行、财政部包括税务方面的鼎力支持。  政策风向“翻天覆地”式的变化,使曾经一度被“边缘化”的中国证券市场,再次高调走到了中国金融改革大舞台的最中央。其中冷落与荣宠间的急速变幻,展现出的不仅是中国改革道路的变化莫测,更隐含着改革决策思路“帕累托改进”的艰辛复杂。  6月15日,在央行明确表示汇金公司注资银河证券的这一天,一位马上卸任的证券界元老就决策层两个多月来暴风骤雨般的股市治理措施,向《商务周刊》记者感慨道:“中国股市命运多蹇,这些年拐了两个弯,现在又拐回去了。拐可能拐对了,但这个过程太苦了。”  在他看来,10年来的功过荣辱目前还难以评说,但上至决策层下至股民在改革连续急转的车轮下所经历的故事,“已经不是悲壮二字可以尽写的了”。。

热心网友

不清楚

热心网友

不是我

热心网友

是谁?

热心网友

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