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大人们为什么说孔融是个好孩子?
热心网友
拿今天孩子的眼光看,水邪苍月讲得有道理啊。可大人们说孔融是个好孩子,是因为在过去的道德体系中,孔融符合了“兄良、弟悌”的标准。过去的中国社会,就象一个无限扩大的大家庭。大多数人,出生、成长、死亡都在那一块小小的范围里,接触的也就是远亲近邻。彼此大多相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到头耕着那块地,谁也别指望一夜暴富。需要集体力量,才能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只有大家互相帮助,才能抵御难以预测的天灾人祸。试想,始终生活在这样一个相对固定的环境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很重要。所以,中国 的传统文化,很大程度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磨合,融合的文化。一群人要彼此相处的好,除了领导者之外,大多数人都需要克制个人无休止的欲望,不仅利己,还要做利他的事。这就是为什么国人传统强调集体,不注重个性的原因。传统文化里讲作人的兄长,要疼爱自己的弟妹,保护他们;作弟妹的,要尊重自己的兄长。孔融正是在这样的角色转换里,不自觉地作到了这些,恰恰符合国人要求克制个人欲望,体谅他人的原则。孔融虚伪吗?我不这么看。因为我们姐妹就是这末长大的。有了好吃的,以前是给姥姥先吃,然后是父母,最后是我们。我很小就知道好东西不能自己一个人吃,没人给我讲道理,我看到父母姐姐这样做,我自然而然就会跟着学。抛开传统深深根植在我们心中的烙印,这也是亲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也许现在独生子女多,受到了父母太多的疼爱,以为人性生来就是自私的,所以在他们心目中,孔融也变成了有心计的小孩。。
热心网友
孔融让梨 孔融,生平事迹不详,最流芳的一件事是在穿开档裤时所作。孔融从小就聪明过人,嘴馋,好吃梨,天长日久,精于品梨之道,对各色梨等有惊人的研究。更善于分辨梨的品质新鲜好坏与否。一日,其母从市场带回几个梨,大小不一。孔融兄弟姐妹几个争着抢着要吃,只见孔融上前掂了掂这几个梨,便从中拿了个最小的,慷慨地把其它大梨分给哥哥姐姐。邻居见此,大为赞赏,曰:“好孩子,懂得礼数。” 岂不知,其哥其姐之梨才吃几口就见内有蛀虫,大部分已变质不能食。唯融独享其梨,大赞滋味甚好,不亦乐乎!是以,由此而得成语孔融让梨。
热心网友
要是别人把好处让给我,我也会表扬他的。
热心网友
因为他不自私(表面上看是这个样子,呵呵,大人都觉得孩子不可能有那么多心计,他们错了)其实他玩的只是小聪明,心地一点都不纯真,鄙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