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入海口处的河床几乎与海平面处于同一高度,部分河段的河床还会低于海平面。黄河冬季结冰前和春季解冻后,河水不仅流速小,而且流量也小,河水不能占满河道。在河床低于海平面的河道内,海水由于密度大,进入河道后占领河道下部。冬(春)季节,黄河流速小,河水中的泥沙大多在中上游被沉淀。经过沉淀后的河水密度比海水小,河水则漂浮在海水之上,河水占领河道上部。农历初一、十五期间,海水受天体引力影响形成大潮。大潮期间海水上涨。潮汐是海洋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在我国,有闻名中外的钱塘江大潮和深入长江600多公里的长江潮。2005年11月14日至18日期间,正是我国农历十五前后,大海涨潮,海水水位上升,潮汐沿着入海河流的河道逆河水而上。大量海水进入河道后,河水的水面不仅上涨,而且还会随着海水潮起潮落。当带巨大能量的大潮涌来时,河道内就出现了潮端陡立、浊浪排空、狂涛震天的壮丽景观。“假潮”期间,寒(暖)流经过时把巨大的风能转化成海浪的动能,层层大浪又把海浪的动能带进河道,黄河水在逆向海水的周期性作用下就形成了一溜溜水排。在海水强大动能的持续作用下,黄河“假潮”深入内陆几十公里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潮汐和寒(暖)流共同作用下,海水进入河道带动河水,河水受海潮影响形成“假潮”。潮汐是水面升高的主要原因,强气流是形成“假潮”表面现象的原因。黄河在每年进入冬季(结冰)前和春季(解冻)后,在农历初一、十五期间,如遇一股强气流,会出现“假潮”。如遇“暖冬”,“假潮”在冬季会推迟出现,在第二年春季会提前出现;如遇“寒冬”,“假潮”在冬季会提前出现,在第二年春季会推迟出现。

热心网友

高……

热心网友

您能提出如此问题,已经是大师级的知识储备了。我不便发表任何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