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合纵连横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大国间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最初,合纵与连横变化无常。公孙衍、张仪、苏秦等人游说于各个国家,合纵既可以对齐,又可以对秦;连横既可以联秦,也可以联齐,这就是所谓“朝秦暮楚”。后来,因为秦国的势力不断强大起来,成为东方六国的共同威胁,于是合纵成为六国合力抵抗强秦,连横则是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以求苟安。秦国的连横活动,目的是为了破坏六国间的合纵,以便孤立各国,各个击破。 公元前313年的一天,秦国的使臣张仪来到楚国,对楚怀王说:“秦王愿意和大王结成兄弟之国。大王如果能同齐国断交,秦国愿献地六百里,两国永远和好。”楚怀王听了非常高兴,便一口答应下来,并派使者同张仪一起来到秦国,打算接收土地。可是刚入秦国境内,张仪就假装从车上摔下来,称病不出,拒绝会见楚国的使者。楚怀王见秦王迟迟不肯献地,以为秦王担心楚与齐的断交不够彻底,于是又派人北上大骂齐王。齐王被惹怒了,坚决和楚国绝交,并且与秦国建立了联盟关系。当楚使再次向张仪索讨献地时,张仪却说:“哪有六百里地献给你们,一定是听错了,只有六里宽嘛。”楚怀王发觉上了当,决定发兵攻秦,结果受到秦、齐两国夹攻,楚国大败而归。接着,在蓝田交战中,楚国又被秦国打败,割给秦国两个城市。从此,楚国就一蹶不振。这就是张仪采用连横政策,帮助秦王离间敌国联盟,扩张秦国势力的典型例子。 。
热心网友
战国时期,苏秦游说齐、楚、燕、赵、魏、韩等国联合抗秦谓之“合纵”;张仪则鼓动这其中的某些国跟从秦国进攻其他国,此之谓“连横”。古时南北为“纵”,六国地连南北,故六国联合称“合纵”;东西为“横”,秦地偏西,六国居东,所以他们服从秦国就叫做“连横”。
热心网友
战国时期外交的一种策略:战国时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当时秦国最大,合纵就指齐、楚、燕、赵、韩、魏等国联合抗秦;而随从强国去进攻其它弱国,称为连横。也就指这些国家中的某几国跟从秦国进攻其它国家,如此不但六国不能团结一致,且可造成彼此的内讧。 古为今用,依然非常合适,大到国家外交,小到人际关系,皆可使用其思想。
热心网友
是中国春秋时期的用语由于当时秦国已经很强大了,所以其他诸侯国在对秦国的态度上有两中主张:合纵抗秦(各国联合,与秦国抗衡,共同打击秦国)连横亲亲(各国与秦国修好,鼓动秦国去攻打自己的敌国,从而保全自己)后来连横的占了主流,使秦国逐步完成了对六国的吞并,完成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