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140亿年前,宇宙是一个点,体积小,质量大,温度高。然后,这个点发生爆炸,并开始膨胀,温度也随之降低——宇宙就这样形成了。解释宇宙起源的这一大爆炸理论已被科学家广泛接受。尽管如此,大爆炸理论只是搭好了研究的框架,框架里诸多问题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就是依然悬而未解。 2002年,宇宙探索领域喜获丰收,科学家们在诸如暗能量、黑洞、宇宙的最终命运等课题上有了最新发现: —暗能量有了新的存在证据,并且研究显示,三分之二的宇宙可能由神秘的暗能量组成; —黑洞可能不论大小,都具有相同的波动规律,“缺失的一环”中型黑洞也终于找到了。此外,银河系中心的确存在巨型黑洞,并且这个黑洞处于“饥饿”状态。科学家还观测到银河系内一个“逃跑”的黑洞; —对宇宙结局,科学家提出了循环论,即宇宙可能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而处于不断的循环之中。 暗能量:引力的“对手”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人为什么跳不离地球?我们知道,这是因为存在引力的缘故。在宇宙大爆炸理论中,引力也发挥了作用,它使宇宙的膨胀速度减小。但科学家们最新观测发现,现在宇宙实际上在不断加速膨胀。这就是说,宇宙很有可能先减速、后加速膨胀,而且其中存在一种与引力作用相反的力把时空结构向外推。我们如今称之为负引力,也就是“暗能量”。宇宙真的是先减速、后加速膨胀吗?“暗能量”真的存在吗? 超新星帮助科学家解决了这个问题。超新星是爆炸中的恒星,它发出的亮度是几十亿颗恒星亮度的总和。我们可以从它的亮度来判断宇宙膨胀的速度。因此,如果是在宇宙减速膨胀中诞生的星体,其发出的光到达地球时,该星体和地球之间的距离由于膨胀减速的原因要比预计的近,因而地球上的观测者会发现其光要比预计中更亮。然后可根据这一亮度差异来判断宇宙处于减速膨胀阶段。 1997年,科学家观测到了一颗编号为“1997ff”的超新星。对光线的相对强度进行的研究表明,它爆发于110亿年前,是迄今发现的最遥远的超新星。当时宇宙的年龄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这颗超新星亮度是预计正常亮度的两倍,而且比距离更近、更年轻的超新星爆炸发出的光还要亮。科学家据此判断,“1997ff”爆炸时宇宙处于减速膨胀阶段。 这一发现不仅证实了宇宙膨胀先减速后加速,也证明宇宙中确实存在暗能量。暗能量和引力两者综合决定宇宙的膨胀速度。引力如胶水一样,试图把物质结合在一起;暗能量与引力相反,试图将物体分开。据推测,大约在60亿年前,引力在与暗能量的较量中落败,暗能量占据上风,宇宙进入加速膨胀状态。 暗能量占宇宙的三分之二 “暗能量”的概念最早是由爱因斯坦提出来的,但后来爱因斯坦把这个概念说成是他科学生涯中的大错误,因为它破坏了广义相对论的优美性。从那以后,暗能量成了科学家争论的话题。 今年2月的美国《发现》杂志提出了物理学11大困扰,其中一大困扰就是暗能量。一般认为,暗能量不是物质,而更接近能量。根据计算,常规物质和看不见的物质——暗物质加起来并不足以构成整个宇宙,剩余成分就是暗能量。 那暗能量占据宇宙成分的多大比例?科学家猜测说,可能达到三分之二。这一猜测近日得到了证实。科学家这一次使用的是类星体。类星体是宇宙中的“四不象”,体积相对较小而能量巨大。它在一般光学观测中类似恒星,但实际与恒星并不相同,因此被称为类星体。 一些质量巨大的天体会导致经过它们附近的光线等发生弯曲,使遥远天体的成像产生扭曲和变形,这一原理与光学透镜类似,因而被称为“引力透镜”效应。借助设在英国和美国的一些大型射电望远镜,科学家们共对数千个遥远类星体进行了观测,结果发现平均每700个类星体中就有一个受到“引力透镜”的影响,其射电信号会发生弯曲,最终出现两个以上“虚像”。科学家们认为,这也许只有暗能量才能解释。他们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假设暗能量占到宇宙成分的三分之二时,理论计算与实际观测的结果最为吻合。 这一计算过程我们暂且不去深究。暗能量如此奇怪,以至于甚至连负责这一研究的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伊恩·布朗说:“宇宙由暗物质所统治,这想法太奇怪了。值得大家去仔细研究验证。” 任何给定的空间暗能量都很小 我们为什么感受不到暗能量?科学家说,在任何一个给定的空间里,暗能量的量很小,因此它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被感觉出。但在广漠的宇宙空间中,其效果将非常强大,足以使星系和星系簇分离开。可以说,如果科学家没有对策,几百万年后,地球将成为宇宙的一颗孤星,整个宇宙将四分五裂。。
热心网友
宇宙的年龄目前认为在137亿年左右,目前还在扩张,而且扩张速度还在加快,具体原因还不清楚,可能是真空量子起伏所产生的反引力造成的。
热心网友
应该是一百五十亿年前,目前还在扩张中
热心网友
时间搞错了吧!地球的寿命都好几十亿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