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不是柳化,是柳工。柳州是中国西南工业重镇,拥有汽车、机械、冶金三大支柱产业。去年汽车产量首次突破30万辆,铁、钢、材综合生产能力突破450万吨,柳工工程机械产销1.6万台套,其中轮式装载机产销量世界第一。请看一篇报道:自主创新·柳州创造探秘① 一股源自心底的力量 时间:2005年10月14日9:44 来源: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童政 周骁骏 柳州是一个很有特点的城市————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老工业基地。 柳州也是一个很有志气的城市————近年来,它着眼于未来发展,以极大的勇气去推动经济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完成了从“柳州制造”向“柳州创造”的历史性跨越。 就是这个柳州,全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已经占工业总产值的1/3,新产品产值率达31。34%,主要工业产品平均每3至4年就更新换代一次,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位置。 就是这个柳州,在广西7个国家级技术中心中,这里就拥有4个,此外,柳州还有自治区级技术中心13个,行业技术中心1个,博士后工作站5个,技术创新能力也处于西部地区前列。 就是这个柳州,在广西的9个中国名牌产品中,这里就拥有4个,此外,柳州还拥有自治区级名牌产品30个。 此外,在柳州,一批具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的群体正闪亮崛起。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是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体现,让我们走进它们当中的优秀代表,看看它们是如何以自己持之以恒的创新精神去获得成就、赢得尊重的。 ————柳州市国机实业有限公司,研制出国内第一个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发动机喷油器的民营企业。国机成功研制喷油器的消息一经披露,国外某企业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喷油器价格就大幅下跌。 ————柳州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装载机产销量全球第二,每年都有近百项科技成果,其产品开发能力在国内同行中最强。今天,国内不少企业还在生产柳工的第一代产品,而柳工已经在生产第三代产品,并储备了诸如“智能化工程机械”等第四、第五代产品技术,市场一旦有需求就可马上投入生产。 ————柳州五菱汽车公司,虽然与外方合作,但依然主宰自己发展轨迹的汽车企业。2000年,上汽、通用和柳州五菱汽车公司进行合作。 在合作过程中,五菱坚持走以我为主的研发道路,坚持用自己的品牌,明确取得的知识产权归五菱。据悉,国外已有企业准备购买五菱下一代产品技术,将来每生产一辆汽车都须向五菱支付技术使用费。 ————柳州欧维姆建机厂,广西拥有专利数最多的一个企业,目前其在国内产品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欧维姆拥有310项专利,每年都会有20到30项新专利产生,成为全球预应力研究及应用的佼佼者。其锚具、钢索、千斤顶等产品及预应力技术,广泛应用于青藏铁路、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 除了这些企业,在柳州还有两面针、花红药业、金嗓子、东风柳汽等这些令国人熟悉自豪的企业。为争夺在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柳州的企业付出了巨大努力和代价。如柳工为吸收美国卡特匹勒公司的966E型产品技术并进行创新,前后付出了8年的艰苦努力;欧维姆创造的一项钢脚线斜拉索技术,历经13年才通过鉴定。不轻言放弃,直面困难,敢冒风险,柳州企业磨练出了非凡的毅力和意志,成就了它们登上技术巅峰的梦想。 正是由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柳州市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步伐大大加快。1992年,柳州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成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中第一个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的城市。今年1—8月,柳州市的工业产值达到了442亿元,预计全年将突破800亿元。在没有多少新的生产项目上马的情况下,还是依靠原有的这批企业,柳州工业总产值实现了从100亿元到800亿元的跨越。这充分反映出柳州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迅速增强。 谈到柳州市的经验,市委书记吴集成说,柳州连续十年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为主的道路,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老企业及其产品进行更新改造,以提高新产品对经济的贡献率;通过挖掘大型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激发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动力,走以我为主、自主研发的创新之路;通过扶植一大批本土名牌发展以提升城市竞争力。在此基础上,今后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城市竞争力的中心环节。 在能源、资源日益紧张,产业发展面临萎缩的情况下,在经济面临转型的重要转折关头,柳州人毅然选择了自主创新之路。 柳州,正从心底发出自主创新的最强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