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一艘潜艇黑潮(1)后来的亲潮(不是最新的亲潮)早潮(2)夏潮(2)大潮(1)朝潮(4)涡潮(7)这些我都没有我正收集日本二战后潜艇的资料你能提供这一类网站吗
热心网友
日本的潜艇发展可追溯至本世纪初。早在1905年即获得一艘水下排水量为124吨的“霍 兰”潜 艇。此后日本的潜艇建造业为满足战争需要,又有不断发展,仅在二战期间,就建造了114艘常规潜艇。 二战后,由于遭到战争失败的打击和宪法的限制,日本在潜艇建造方面形成了 10年的空白期。直到1955年,日本才从美国租到一艘“小鲨鱼”级潜艇。这艘 后来被日本易名为“黑潮”号的小“鲨鱼”级潜艇对战后日本潜艇的发展至少起到了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使日本的工程技术人员了解了美国潜艇的设计方法和基本结构,从而为日后日本独立设计潜艇打下了基础;二是为日本培训了 大量潜艇艇员,为以后掌握和操纵新潜艇积累了经验。 1957年,日本战后自行设计的第一艘潜艇“亲潮”号在神户造船厂开工建造,1960年服役。该艇采用圆钝形状艇艏,流线型指挥台围壳;耐压壳体采用高强度钢建成,使潜深达到了150米;安装有水下自动悬浮装置和自动定深装置,并采取一定的降噪措施。其水下排水量达1420吨,最高航速19节,装备有4个533毫米鱼雷管,这在当时算是很先进的。“亲潮”号的建成揭开了战后日本建造 国产潜艇的序幕。 接着,在1962年和1963年日本又陆续建成了2艘“早潮”级和2艘“夏潮”级潜艇。前者标准排水量750吨,后者约800吨,准备用于反潜作战。然而由于它们的排水量小,不能适应日本近海的恶劣海况,因而最终只能用于反潜训练。 从1963年起,日本开始建造排水量较大的“大潮”级和“朝潮”级潜艇,并在1969年前陆续建成。前者以美国海军的“刺尾鱼”级潜艇为母型设计,水上排水量1600吨,仅建1艘;后者为“大潮”级的改进型,水上排水量1650吨,共建有4艘。改进后的“朝潮”级与“大潮”级的不同之处是增加了耐压艇体长度和壳板厚度;采用了美国的ZQQ-1型声纳;首次安装了电磁计程仪、主机遥控装置等新设备;装备了较为先进的武器;在降噪减震上也采取了新措施。“朝潮”级的成功建造使得日本建造的潜艇向着更先进和更大型化的方向发展。 1971年,日本第一型采用水滴型艇体、大功率电机和单轴推进的潜艇建成,这就是著名的“涡潮”级。该艇以美国的“大青花鱼”号潜艇为母型设计,打破 了传统的设计思想,使得潜艇的水下航行性能有了质的提高,水下航速到了创纪录的20节。然而日本并未满足已有的成绩,在建成7艘“涡潮”有后,在80年代初和90年代初又分别建成了排水量更大、技术性能更先进、作战能力更强的“夕潮”级和“春潮”级潜艇,特别是1998年3月最新服役的“亲潮”级潜艇,使得日本潜艇再攀高峰,跻身当今世界最先进常规潜艇的行列。 。
热心网友
你到 看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