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就是说地质条件容易变化
热心网友
工程地质条件--------------------------------------------------------------------------------本区工程地质分区,首先按地貌单元可划分为低山丘陵区、山前沟谷区和平原区三个分区,进一步按地貌成因类型及形态特征,结合地层岩性、时代、物理力学性质,又可划分为若干亚区,兹将各分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如下。 一、低山丘陵基岩分布亚区(I) 海拔高程一般为200m一400m左右,多为圆缓低山丘地貌形态,以构造剥蚀作用为主,按岩性、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划分为四个小区。 (一).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分布小区(I1-1) 呈大面积分布在老和山、北高峰、九溪、六和塔、风凰山等地。岩性较坚硬,完整性好,抗风化性强,力学强度高、新鲜岩块极限抗压强度R>100MPa,软化系数为0。90—0。92,各向异性不显著,可作各项工程建筑的天然地基,也是洞室工程的良好围岩。 但由于遭受过多期的构造作用,在一些断裂带附近的岩石,其强度降低,稳定性较差,对工程建筑将有一定的危害性。 (二).碳酸盐岩分布小区(I1-2) 分布在龙井、南高峰、九曜山、玉皇山、将台山、玉泉及灵隐飞来峰等处。主要由石炭系、二叠系灰岩组成。呈中厚层块状,岩性较坚硬,力学强度高,新鲜岩块极限抗压强度R>80MPa,石炭系灰岩较纯,溶蚀现象显著,岩溶较发育,常形成规模较大的水平洞穴,如水乐洞、石屋洞、紫来洞、烟霞洞等。而二叠系灰岩由于含隧石,且具硅质、泥质、炭质岩,因此岩溶发育较微弱,多生成小型溶洞、溶沟和石芽等,由于岩溶的发育和岩溶水的开采,常导致地面塌陷而引起建筑物的破坏。因此在该类地基修建工程建筑物时,应对场地内的岩溶发育情况,特别是隐伏岩溶的发育情况要作相应了解,以避免其危害性,尤其是在断裂破碎带附近埋藏的溶洞或落水洞地段不宜建筑。 (三).砂岩、泥质岩分布小区(I1-3) 地貌上多形成低丘或残丘,其岩性主要由志留系的岩屑砂岩、粉砂岩,泥岩;石炭系的含砾石英砂岩、泥质岩;二叠系的炭质页岩、泥岩、粉砂岩、泥灰岩所组成。 呈中薄层状,坚硬至半坚硬,岩层软硬相间,强度相差大,各向异性显著,稳定性较差,岩层软硬差,新鲜岩块极限抗压强度R=40--100MPa,软化系数0。45--0。75,在外动力作用下易引起层间滑动及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因此在工程建筑时应以重视。 (四).火山岩分布小区(I1-4) 出露均在海拔120m标高以下,多为残丘,地表分布范围较小,主要分布在葛岭、宝石山、孤山一带。岩石种类繁多,岩性变化较大,以熔结凝灰岩和凝灰岩为主,呈块状或似层状结构,坚硬至半坚硬,新鲜岩块极限抗压强度R=60--100MPa,风化岩块极限抗压强度R=40--50MPa,软化系数分别为0。80和0。46--0。68之间。但力学强度较高,整体性好,可作各项工程建筑的天然地基。而断裂带附近,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强度较低。 二、沟谷松散堆积分布亚区(II) 分布在山前的沟谷地带,主要为第四系的陆相松散堆积,按其成因、时代划分为三个小区: (一).中更新世坡洪积层分布小区(II2-1) 分布在六和塔、九溪、浙江大学、新凉亭等地的山前沟谷地带。多组成洪积扇、阶地等地貌形态;岩性上细下粗,上部为棕红色的网纹状粘土夹砾石,下部为碎砾石层夹粘性土。具二元结构特征,胶结紧密,地基强度较高。 q c=2。0-3。5MPa, fs=30--90kPa N63。5=12—22击/30cm, [R]=200--350kPa可适宜高层民用建筑天然地基,但厚度变化大,其厚度为4—20m左右。 在此类地基修建工程时,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是要注意土层的不均匀性、边坡的稳定性。局部地区底部饱水,流塑,强度低。 (二).上更新世洪积、坡洪积层分布小区(II2-2) 分布在凤凰山、紫阳山以东。玉皇山以南及灵隐和梅家坞等处的山麓边缘地带。其岩性上部为粘性土含砾石;呈可塑--硬塑状态,中密,含砾约20--60%;下部为碎石、砾石含粘性土,可塑、密实,含砾达50%以上,全层为棕黄色,厚度变化较大,为3—30m不等,地基强度较高。 N63。5=20—30击/30cm, [R]=250--300kPa ,可作为高层民用建筑天然地基。 在此类地基应注意的工程地质问题:除应注意边坡的稳定性及地基土层的均匀性外,还应注意软弱土层的存在,尤其是在基岩起伏面上的局部软土层,对建筑物的危害性较大。 (三).全新世冲洪积、冲积层分布小区(II2-3) 呈零星状分布于九溪、梵村、灵隐等地的沟谷地区,岩性较单一,主要是砂砾石成分,厚度为3—6m,常组成河漫滩、冲积扇地貌形态,结构一般较松散,透水性好,是地下水汇集的场所,但分布零星,范围较小,其水量有限。该层虽可作为天然地基,而实用意义不大,但砂砾石可作为建筑材料之用。 三、平原松散堆积区(III) 其沉积物都是晚更新世以来所沉积的松散堆积层,根据成因、岩性划分为两个亚区。每个亚区再根据地层组台(或称结构),持力层埋深、并以桩的长短适宜性划分为五个小区。(一)冲海相砂性土分布亚区(III1) 本亚区划分两个小区,其特征如下; 1.持力层浅埋、中等埋深小区(III1-1) 分布在笕桥、杭州农药厂、艮山门、城站、望江门至南星桥钱塘江边。该小区在深度30m以内有两个桩基持力层,根据持力层特征,有粉砂层和第二硬土层。其特征分述如下: 粉砂层:顶板埋深2—5m,厚度为10—16m,稍密--中密,天然状态下强度较高,尤其中部粉砂性能好。 q c=2。0-10。0MPa, fs=30--140kPa N63。5=6—22击/30cm, [R]=90--260kPa 分布较稳定,适宜短桩基础。但粉砂层经动力作用可能产生液化、管涌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会导致基础失稳、倾斜。应予重视。 此外,在粉砂层之下一般为淤泥质软土,厚度不等,物理力学性能较差,也应对淤泥质软土层的变形问题引起重视。 第二硬土层:顶板埋深17—20m,厚度为4—16m,含大量铁锰质或结核,硬塑一坚硬,中偏低压缩性,分布较稳定,厚度大,强度高,是中长桩基础的理想持力层 2.持力层浅埋、深埋小区(III1-2) 分别分布在钱塘江南北两岸,北岸自彭埠以南经新塘镇、杭州茶厂至乌龙庙等地;南岸的全部地区。 该小区的主要特征是:浅部持力层为粉砂层,顶板埋深0—3m,厚度l0—15m,分布稳定,粉砂层之下为厚度大,强度低的淤泥质软土层,其厚度达17—27m。在深度30m以内只有浅部的粉砂层可作为短桩基础持力层。而深埋持力层为砂砾石层,顶板埋深一般为37—44m,厚度6—18m,分布稳定,强度较高,可作长桩基础持力层。 (二)湖沼相粘性土分布亚区(III2) 本亚区共分为三个小区,各小区特征分述如下, 1.持力层浅埋小区(III2-1) 主要分布在西湖周围及黄龙洞的山前边缘地带,在地形位置上是处于山地和平原的交接地带。土体结构类型为二层的结构地基,其岩性组合由第一淤质软土层,含砾石粘性土层所组成。 该小区的主要特征:在10m左右深度内,只有含砾石粘性土的持力层分布,埋藏于第一淤质软土层之下,顶板深为7一11m,厚度均在5m以上,力学强度较高。 q c=2。0-3。5MPa, fs=30--90kPa N63。5=13—22击/30cm, [R]=200--350kPa, 可做为短桩基础的持力层。在该持力层之上为第一淤泥质软土层,该层的顶部常有泥炭或淤泥夹层存在,富含大量有机质,呈软塑--流动状态,具高压缩性,强度较低,一般情况应予清除为宜。 2.持力层浅埋、中等埋深小区(III2-2) 呈小面积分布在三墩、祥符桥、杭州化纤厂、灯泡厂、华丰造纸厂、半山重型机械厂及西湖周围、黄龙洞、古荡桥以西地段。 该小区在深度30m以内,有两个硬土层和含砾粘土层的持力层,按其埋深及物理力学性质分述如下; 第一硬土层:埋藏于第一软土层之下,顶板埋深一般5—9m,厚度为4—15m,呈透 镜体或夹层状,分布不稳定,但物理力学性能尚好。 q c=1。3-2。0MPa, fs=20--60kPa N63。5=6—9击/30cm, [R]=130--200kPa 呈可塑一硬塑状态,中等压缩性,含铁锰质结核或锈斑,埋深浅,可作为短桩基础的持力层。 第二硬土层,埋藏于第二软土层之下,顶板埋深为13—26m,厚度13—17m,分布稳定,厚度大,强度高。 q c=1。8-3。5MPa, fs=20--120kPa N63。5=6—16击/30cm, [R]=180--340kPa 可作为中长桩基础的持力层。 含砾粘土层:主要分布在西湖周围的山前地带,顶板埋深7—12m,厚度一般大于5m,较密实,强度高,可作为短桩基础的持力层。 在半山重型机械厂地段,在第一软土层之下,为两个硬土层直接接触,则地基条件更为优越。 3.持力层中等埋深小区(III2-3): 分布在浙江麻纺厂以南,杭氧以北,笕桥以西,及于家墟以西和武林广场等地区。其特征是该小区只有第二硬土层分布,且该硬土层之上以两个厚度较大的淤质软土层,两个软土层连续沉积,直接接触,其厚度达14—23m,强度较低。 第一软土层: q c=0。3-1。7MPa, fs=4。0--30kPa N63。5=1—4击/30cm, [R]=60--120kPa 第二软土层, q c=1。0MPa, fs=9。0--10kPa N63。5=2击/30cm, [R]=90--120kPa 该小区第二硬土层顶板埋深15—25m,厚度为6—14m,强度高,分布稳定,厚度大,适宜中长桩基础的持力层。 4.持力层深埋小区(III2-4): 呈东西向窄条带状分布,出露范围较小,主要分布在于家墟以东的丝绸工学院、电子工业学院、米市巷、玉功桥地段。 该小区的特征是:缺失硬土层的持力层,而深部的持力层主要是砂砾石层,该持力层之上为两个连续沉积的软土层,厚度大,强度低,软土层厚度可达30m以上。 砂砾石层顶板埋深为35—40米,厚度1。5—5m,强度较高。 q c=6。0-12。0MPa, fs=50--150kPa [R]=250--500kPa 分布基本上稳定,可作为长桩基础的持力层。 上述的各小区,有关桩的长短适宜性问题,并非一成不变,由于地基的适宜性与建筑物的要求较密切,因此不能脱离具体的建筑要求。如建筑物层次高、重量大、敏感性强,而浅埋持力层不能满足要求时,也可向下寻找中埋或深埋持力层。所以设计部门应遵循先浅后深,先考虑短桩,再考虑中长桩或长桩的原则。 总之,本区平原区除湖沼地带外的广大地区表层土均可作一般建筑的天然地基,湖沼区及高层建筑须使用桩基。山前沟谷区(除沟谷平原外)及低山丘陵区均可作各种类型建筑的天然地基。但砂土液化、软弱土层不均匀沉降、岩土体的不均匀性、边坡塌滑、构造破碎、岩溶破坏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须认真研究,采取适宜的防治措施,并作为工程地质的主要研究课题。。
热心网友
受大风、降雨(如泥石流)、海潮、沙漠化、抽取地下水、地震等因素影响到地质的变化,而使的地质条件变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