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朋克 走好!   近年来朋克(Punk)以其强烈的反叛性和极端性赢得了众多青少年的酷爱,通过精神的渲泻和灵魂的狂躁满足了内心的煎熬,这就是朋克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其实,什么是朋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从何而来,是怎么来的。  朋克出自70年代的英国经济危机时期,所以决定了朋克的反叛性。70年代,日益衰落的英国面临着经济危机,原油价格猛涨,几大工业都陷入困境。国际贸易停滞不前、物价上涨、大量工人失业。人们面对现状毫无办法,精神上受到严重的打击。因此,青少年对现实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甚至绝望的心情。他们愤怒的抨击社会的各个方面,而且是通过一种狂放的渲泻式的行为表达了他们的思想。后来,朋克传入美国,最初在美国的规模并不大。而且,此时的朋克并不像它在英国那样是一种政治上"无政府主义"的音乐,而是青少年反对他们的父母和他们所讨厌的中产阶级的一种语言。因此,朋克在英国和美国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性质。请问中国的朋克朋友,你们所要反抗的是什么?而且要反对别人首先请学会反对自己。更何况作为一名"音乐者"为何不享受音乐呢?"滚石"乐队的吉他手凯思·理查德(keith Richard)说过"在朋克中,音乐似乎是最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想恶心什么人"。作为一种艺术,音乐一旦失去了个性,那么它面临的即将是"70年代的英国危机"。70年代末,朋克终于被"新浪潮"(New Wave)所替代,"新浪潮"音乐的宗旨是力求在材料和演奏上更具专业水准。因此,想通过朋克来掩饰自己技术不足的朋友们:滥竽充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请花点时间练练琴吧!  从朋克到"新浪潮",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但是到了90年代,朋克精神还在继续,只不过它把音乐升华到了主体地位,这就是"垃圾乐"(Grunge)。"垃圾乐"吸取了朋克中较为粗重的摇滚乐形式,表现的是青年人在社会的压抑下产生的悲观、焦虑和愤怒之情,但是他们追求节奏与和声的张力,结构也变得更为复杂,"涅??"(Nirvana)乐队就是典型的代表。在他们的音乐中,声嘶力竭的渲泻、喧闹狂噪的现场,众人皆知。但是真正的渲泻并不是声嘶力竭,它是文明的。只有在沉默的气氛中才能真正的让人感觉到,你所表达的是什么。因此,1993年"涅??" 的"不插电"演唱会最真实的表达了科特·科本(Kurt Cobain,乐队主唱)当时的心情,演唱会之后不到半年的时间,科本吞枪自杀了。这是一种地道的朋克精神,但是他的寄托并不是嘶吼,而是选择了安静。我敢问,有哪位自称朋克的兄弟敢在狂啸后对自己下手?啤酒瓶总是落在别人的头上。  沉默比激动更难,狂噪只能代表无能,而且朋克并不是发泄的唯一途径。流行音乐千姿百态,没有对比,那来的更好,所以,在这里我提醒大家,朋克在中华大地上是开不了花的,就像椰子只能生长在热带一样,地域和环境决定了一切。  看到这里,众多的朋克朋友们可能会给我一脸口水,我的确有点多管闲事。其实,作为一种音乐形式谁都没错,"重金属"还不是采取了狂噪和宣泄的方式,但是它并不形式主义,"范·海伦"(Eddie Van Halen)的吉他Solo谁人能比?再问朋克,除了三个和弦、四句脏话,你们还有什么?拉丁音乐目前在世界上最受欢迎 -- 节奏不行;爵士乐,一百多年了,怎么样? -- 没学过和声;"重金属"接近了吧?--技术差点。不过,话还得说回来,并不是所有的朋克都是如此,"雷蒙斯"(Ramones)、"地下丝绒"(The Velvet Underground)还不是同样受到了同行的赞赏。流行音乐之所以蓬勃发展,最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它赢得了大众的认可。朋克再有个性,还不是得吃饭。因此,我衷心的祝福你们:朋克,走好! 去看看吧?在网络中自己搜索,能找到所有你想要的。

热心网友

现在被新一代人称为老朋克的学校朋克兴起于70年代中后期,事实上“学校朋克”在更大范围里是一场音乐运动。70年代中后期,大多数青年人对占据排行榜的摇滚乐队感到厌烦,他们日益希望出现变化。尽管此时这种情绪还不明确,但等到一些主要促进者——其中最突出的要数马尔科姆。麦克拉伦,使起初的抗议演变成一场音乐革命时,这种要求变化的情绪就相当鲜明了。现在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老朋克作品里都有着鲜明的政治不满情绪,对整个文化环境、人文思想的否定和嘲弄,他们的主旨有两个,一是反对富足的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二是反对当时主流的摇滚形式和在音乐里的商业操作流程。 这个时代被称为“朋克之父”的“性手枪”就是走在最前端的一个。一方面,声望不断壮大的纽约地下音乐歌手伊基。波普为朋克提供了许多风格独特的服装样式:撕裂的衣服,用别针别上再加上一个合适的反传统意象。另一方面,英国酒吧成为成长中的年轻朋克摇滚音乐家汲取营养的地方。现在当我们回忆起“性手枪”,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攻击性的演出、令人讨厌的舞台行为、钉型的发型、撕破的衣服、满口的脏话和政治上不稳定的歌曲。而在他之后,朋克乐队如雨后春笋般充满大街小巷。这大概和朋克对音乐技巧的要求不太高有关系。有人说呀,只要会弹三个和弦就可以上台演出了。1977年,好象就在一夜之间,到处都可以听到朋克的嘶嚎!其中很多人是第一次碰吉他。朋克对精神和信念的偏重使它快速的走向灭亡。在良莠不齐的乐队中,外人很难分辨出好和坏,在他们的印象里,朋克是一个群体性的现象。朋克现象的影响范围超越了伦敦,每个涉及者都普遍对任何一种确定的价值感到不屑一顾,在对抗和无秩序中感到欣喜若狂,在纯粹的业余性质的活动中培养低级个人主义精神和好奇的崇高信念。人们开始把朋克摇滚当做酒足饭饱之后的一个嗝,这可真是绝大的讽刺呀。朋克在时代的呼唤中到来,他们野心勃勃,他们明目张胆,他们踌躇满志,然而他们也不过是被时代玩弄的一分子而已。 70年代中后期的学校朋克有如昙花一现,就如他们来的时候那般哄哄烈烈,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在我看来,这些后来转入地下,并且至今还活着的乐队和精神,才是真正的朋克。真正优秀的朋克乐队应该是不为你我所知的。因为那才是最纯粹意义上的朋克。朋克从本质上来说是永远不应当屈从于商业利益的。这也正是朋克尴尬的地方,也是朋克最令人欣赏的地方。就是这种自信与自卑混合成的自嘲让朋克肆无忌惮,让我心驰四方。[朋克时代之后朋克]“后朋克”?好象大家马上联想到的是Green River、Nirvana、Pearl jam,事实上,这些乐队无一例外的是grunge,而且即便是Nirvana、Pearl jam也属于grunge的第二代。那么到底什么是后朋克呢? “后朋克”也称为“新浪潮”,80年代兴起于八十年代初期的英国,在大约三年后消亡。代表人物有Bauhaus,Joy Division,Killing Joke等。后朋克受朋克的影响很深,可以视做朋克在80年代的延续,但是两者之间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后朋克和朋克一样昙花一现,而后朋克更是没有太大的规模。但是,之所以把这个飞快消失的几乎让人淡忘的时期单独拿出来说,是因为现在大多数人完全把它和grunge混在一起了。它的确鼓舞了西雅图一批青年推翻了重金属一统天下的局面,建立了grunge王朝,然而,说到底,它还是它,不是grunge。。

热心网友

PUNK基本属于后金属,注重风格的变化和情绪的升华,而不侧重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