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毕业,工作不好找,故而也被挤到考公务员的行列中来了。自然,我也经常光顾一些指导如何考公务员的网页和网站,但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大家都热衷于考前押题,尤其是申论题。在我看来,对于申论这种综合性的测评题是没有必要押题的。 首先来看申论考试的总体要求:主要是通过考生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这一要求既有共时性的各方面的能力要求,也有历时性上的解决问题的逻辑秩序。概言之,首先是看材料,这里面包括概括、提炼、加工,这一步是总结和提出问题,接着是分析、理解、综合,这一步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是解决问题。这样的考察一般来讲是很难通过短时间的训练来提高的,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同时,申论的题干中提供的材料一般来讲都足以支持这样一场智力活动,所以没有必要从材料以外去再补充材料,当然除了理论的提升以外。因此,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在考试以前即使知道了考试的内容、范围,如果我们没有整理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知道考题和不知道考题的考试结果仍然一样,至少在我是这样。当然,也不是说我们在这面前束手无策,我们可以从总体上了解申论考试的各个部分,了解申论考察的结构,搞清楚每道题目考察的侧重点。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题目的设置问题。一般来讲,上面所提到各项能力考试中往往通过题目的设计进行了分割,虽然从总体上来讲是分不开的,但每题都会有侧重点,而且每年是有所变化的,比如2005年的申论题,第一问是总结、提出问题,题目为:“请用15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的主要问题”;第二问是解决问题,题目为:“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三问才是分析问题,题目是这样的:“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自选角度进行论述。”很显然,每问重点考察一项能力。这样,第三问就必须以分析为主,而且以某一方面为主,而不需要全面,否则什么问题都谈了,结果什么问题也没有谈清楚,而应该以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性质,解决的必要性及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解决而不是其他方式。相反,第二问就必须全面一点。而在2006年,每题的考试侧重点都发生了变化,第一题可能很多同学没有注意题目中的一个情景设置,就是要以一个秘书的身份写作给领导看,我认为要适当注意语体。第三题题目是:“对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出自己的意见。要求写出一篇1000-1200字的文章。”很显然,这不同于2005年的考试要求,而应主要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浓墨重染,力求全面。很显然,这样出题的多样性,对于押题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关键在于审清题意,有针对性的做答。 最后,我们来看看考试中的知识能力构成。申论考试涉及到这样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首先是专业知识,其中又分两种,一是行政管理知识,一是材料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其次是表达能力,语句的表达非常关键,有时有一定的思想和火花,没有好的表述,显然不够,表达又涉及到主题、结构、材料、语言等四个方面的运用和组合能力。最后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既要有理论高度又要有现实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一篇很好的文章来。这些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显然不是通过押题能解决的。再次强调,即使押对了题,如果没有仔细审题,缺少各方面的知识能力,仍然考不好,反之,如果具有了知识、能力,又能仔细审题,总会考好。质言之,两种情况,对于押题而言,考试结果都会一样。 押题之风如果排除各网站为提高点击率,积攒人气而提倡之外,与各位考生本身的复习态度还是有很大关系的。毕竟,网站更多的还是在迎合考生的需要。考生们一则因为复习不扎实,二则因为抱着侥幸心理。这种复习态度不仅不利以后,而且应付现实也不行,现实的例子就是大家对广东申论题的预测都不准,如果按照这样的预测去复习,必然导入歧途。如果大家忙着去背诵范文,而忽视了对文章构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认真的审题,照样要耽误自己,比如如果背诵去年申论第三题的范文,在今年考试就要上当。故而,作为考生中一员的我,希望各位考友们在准备中注意培养自己的能力、补充自己的知识、增强对考试本身的研究,全面准备,在今后的考试中考出好成绩。

热心网友

你好说的很好啊 同意!!!

热心网友

很好啊,说的很有道理啊!!!

热心网友

一个无聊的讨论,你不需要并不代表大家不需要,你认为不需要并不代表大家认为不需要,你觉得不需要并不代表大家不需要,天下考生千千万,你能代表了谁,只是你自己罢了。 一幅讨厌的专家面孔,老兄你以为你是谁?

热心网友

一个无聊的讨论,你不需要并不代表大家不需要,你认为不需要并不代表大家认为不需要,你觉得不需要并不代表大家不需要,天下考生千千万,你能代表了谁,只是你自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