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高血压患者在冬天应注意: 1.注意防寒保暖,避免严寒刺激,特别是寒潮袭来,气温骤降时,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 2.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每天不多于6克,在饮食上应当多吃一些产热量高和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鸡、鱼、乳类及豆制品,少吃油腻食物,戒烟限酒,并应保持大便通畅。 3.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如户外散步、打太极拳、做气功等。...
热心网友
高血压患者在冬天应注意: 1.注意防寒保暖,避免严寒刺激,特别是寒潮袭来,气温骤降时,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 2.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每天不多于6克,在饮食上应当多吃一些产热量高和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鸡、鱼、乳类及豆制品,少吃油腻食物,戒烟限酒,并应保持大便通畅。 3.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如户外散步、打太极拳、做气功等。 4.适当控制情绪,谨防过度疲劳。极度愤怒或紧张都可诱发脑卒中,因此,高血压病患者要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切忌狂喜暴怒、忧郁、悲伤、恐惧和受惊。 5.坚持服药,保持血压稳定。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时不可随意停服,特别是服氯压定、心得安、甲基多巴等降压药时更应注意。据报道,如果突然停药,约有5%的病人可在40小时左右出现血压大幅度反跳。因此,高血压病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用相当长时间的维持量,使血压保持在较理想的水平。 6.应该保持一个星期量一至二次血压,血压波动期应每天一量。量血压时要使手臂处于放松状态,切忌将衣袖捋至上臂,此时测得的血压是不准确的。
热心网友
高血压患者在冬天应注意: 1.注意防寒保暖,避免严寒刺激,特别是寒潮袭来,气温骤降时,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 2.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每天不多于6克,在饮食上应当多吃一些产热量高和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鸡、鱼、乳类及豆制品,少吃油腻食物,戒烟限酒,并应保持大便通畅。 3.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如户外散步、打太极拳、做气功等。 4.适当控制...
热心网友
高血压患者在冬天应注意: 1.注意防寒保暖,避免严寒刺激,特别是寒潮袭来,气温骤降时,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 2.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每天不多于6克,在饮食上应当多吃一些产热量高和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鸡、鱼、乳类及豆制品,少吃油腻食物,戒烟限酒,并应保持大便通畅。 3.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如户外散步、打太极拳、做气功等。 4.适当控制情绪,谨防过度疲劳。极度愤怒或紧张都可诱发脑卒中,因此,高血压病患者要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切忌狂喜暴怒、忧郁、悲伤、恐惧和受惊。 5.坚持服药,保持血压稳定。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时不可随意停服,特别是服氯压定、心得安、甲基多巴等降压药时更应注意。据报道,如果突然停药,约有5%的病人可在40小时左右出现血压大幅度反跳。因此,高血压病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用相当长时间的维持量,使血压保持在较理想的水平。 6.应该保持一个星期量一至二次血压,血压波动期应每天一量。量血压时要使手臂处于放松状态,切忌将衣袖捋至上臂,此时测得的血压是不准确的。 天冷防“风”一定别放松 中风是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脑溢血、脑梗死等原因引起的。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风”已成了亚洲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二号杀手,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死于中风。而我国每年都有270万左右的人中风,其中170多万死于中风,且这两个数据都在逐年增加。我国存活下来的中风病人中,约有60%-80%有不同程度的残疾。这段时间,随着冷空气的不断入侵,医院里的中风病人也有所增加,几乎占到急诊量的两成。 12月和1月中风高发的时间段 据统计资料,往年70%以上的中风患者发病在12月份和1月份。中风是对脑血管意外的统称。由于发病急,来势猛,难以预测,病死率和病残率较高,因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而80%以上发生在冬季,故医学专家又称之为“中老年人冬季的流行病”。 医疗气象学研究认为,冬季天气转寒,气温、气流等气象要素变化剧烈,而冷空气又不断入侵,人体受冻后,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血液循环的外周阻力加大,引起血压升高,血小板也易于凝集而形成血栓。又因为中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减退,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应激性和抵抗力降低,所以极易在冬季发生中风。“三高”中年人也不易躲过中风。 中风的发病率已经非常高了,平均1000人中,大概有15人曾经中风。而脑溢血、脑梗死等更是引起中风的主要原因,动脉硬化、高血压 、高血压 、糖尿病 、肥胖等疾病患者也比较容易中风。这些疾病会导致动脉管腔内膜病变和狭窄,当温度变化较大时,这些患者很容易出现中风的症状。据临床医学统计,约90%以上的中风病人患有高血压 ,尤其是平时没有明显症状,而家庭中有上述病史者更具有危险性。如今,50岁以上的人中,90%以上患有高血压,而肥胖、糖尿病等疾病发病率也非常高。 中风的发病率随着年龄而增长,约72%的首次中风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但这一数据也在发生着变化,中风开始出现低龄化的趋势。由于现在的中年人,尤其是男性饮食、生活习惯不良,工作应酬不断,烟酒不离身,加上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导致他们成了患高血压 的主要群体,因此中风在他们当中暴发的几率非常高,应该引起重视。老年人日常生活要更加当心。 高血压是引起脑溢血、脑梗死的主要病因,而脑溢血、脑梗死则是引起中风的主要原因。季节寒冷这个“诱因”导致中风病人增加。年纪比较大的,而且有高血压 的病人最忌忽冷忽热,骤冷时极易导致中风突发。 不少老年人中风都是半夜从温暖的被窝中起来去厕所时发生的。除了半夜起床如厕,寒冷天从空调房间外出突然受寒也容易出事。由于老年人对环境温度变化的耐受性明显降低,当遇到冷空气刺激时,血液循环会加快以抵御寒冷,引起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研究表明,每当寒潮来临之时,便是脑溢血多发之日。所以,冬天高血压 、心脏病患者最好不要在寒冷中受冻,要注意保暖。天气寒冷时不宜早起锻炼身体,更不宜吹寒风,因为那样容易使血压明显升高,引起中风。 不要忽视中风发作的早期信号 中风发病急骤,难以预测,但发病前会出现一些早期信号。如果能了解这些信号,积极防治,会大大减少危害性,甚至不发病。因此,一旦出现如下征兆应引起高度警惕,并马上送医院诊治。突然眩晕或头痛加剧;视物不清或失明;突然出现舌根发硬或失语;突然一侧肢体麻木、乏力、活动不便;精神疲乏,频打哈欠,或恶心、欲吐;“性格”突变,智力减退,缺乏正常的判断力和理解力;无原因的嗜睡等。 掌握中风突袭的应对策略 与脑部血管梗死或溢血程度不同,中风的程度也大不相同,轻微的中风人体感觉可能并不明显,很有可能被忽略,而严重的中风则可使患者昏迷,若不及时治疗极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轻度中风:一般来说,高血压 患者当身体出现手肩发麻、头晕或反复发作的眩晕、走路不稳时,须赶快去医院就诊,因为这可能是轻度的中风;摔跤引起手脚发麻,虽然一时没有影响正常生活,也要到医院检查,因为这也可能是中风。当出现类似以上症状的时候,应该尽快到医院就诊,注意保暖,避免更严重的中风发生。 重度中风:一旦发生突然失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昏迷时,家属应尽快送病人到医院抢救,越快越好,早一分钟到医院,病人的治疗情况就会好很多。脑梗死在发生3-6小时内抢救,比6小时后抢救的致残率减少40%以上。
热心网友
保暖是最重要的。定期测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