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想知道佛教在古代民间是怎么传播的,特别是在明朝,佛教在民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渺小的心灵掌握不了伟大的事务,理解佛教的理论需要很高的学识,而在文盲占大多数的古代社会这是不可想象的,而佛教流传甚广,所以佛教在传教过程中必定采取了一些折中的手段,采取了一些简化其理论,甚至篡改其理论的方法,比如告诉人家,多念佛就能去西天极乐世界。但是,现在典籍类的资料非常多,记录佛教在民间状态的资料很难找,因为有学问的佛教学习者会写一些东西,而普通民众没这个能力。现在我能找到的反映佛教在民间的形态的作品,只是一些现实主义的古典小说,比如《金瓶梅》里记录了两次薛姑子说法,我觉得就是一个很好的资料,但这样的资料还是很难找,谁还知道有其他的资料,请告诉我一下,我最想知道佛教在明朝的民间形态。
热心网友
问题太难.
热心网友
你可以进入 ,然后以“佛教”作为关键词搜索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