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景骏,司农少卿弘机孙。中明经,神龙中,历肥乡令。县北濒漳,连年泛滥,人苦之。旧防迫漕渠,虽峭岸,随即怀决。景骏相地势,益南千步,因高筑障,水至堤趾辄去,其北燥为腴田。又维艚以梁其上,而废长桥,功少费约,后遂为法。方河北饥,身巡闾里,劝人通有无,教导抚循,县民独免流散。及去,人立石著其功。后为贵乡令,有母子相讼者,景骏曰:“令少不天,常自痛。尔幸有亲,而忘孝耶?教之不孚,令之罪也。”因呜咽流涕,付授《孝经》,使习大义。于是母子感悟,请自新,遂为孝子。 景骏后数年为赵州长史,道出肥乡,民喜,争奏酒食迎犒。有小儿亦在中,景骏曰:“方儿曹未生,而吾去邑,非有旧恩,何故来?”对曰:“耆老为我言,学坊庐、馆舍、桥障皆公所治,意公为古人,今幸亲见,所以来。”景骏为留终日。后迁房州刺史,州穷险,有蛮夷风,无学校,好祀淫鬼。景骏为诸生贡举,通隘道,作传舍,罢祠房无名者。景骏之治民,求所以便之,类如此。(《新唐书•循吏传》)

热心网友

刚才译了一下,因字数太多,被“作废”了。稍等,我再译。译文:韦景骏是司农少卿弘机的孙子。因通晓五经而考中了进士,在神龙年间,做了好几年肥乡县令。肥乡县北部靠近漳河,河水连年泛滥,人民苦不堪言。原来的堤防离漕渠太近,虽然筑得很高,但水一冲就坏,堤就决口了。景骏考察地势,在河南离岸边一千步的地方,就着高的地势筑起了拦水坝。河水涨到了堤坝脚下就退去了,而堤坝北边的水干了以后,就又变成了肥沃的土地。又把运货的木船用绳子捆得牢牢地做成大梁横卧在堤坝上,就把原来的长桥废弃不用了。花的功夫少,费用也小,但效果不错,后来人们就以此为典范。正巧河北发生了饥荒,他就亲自到乡里巡视,引导人民互通有无买卖粮食,教导大家扶贫济困,该县的百姓很幸运地独独避免了到处流浪、散落异乡的苦难。等到他卸任离开的时候,当地人民树碑表彰他的功绩。后来做贵乡县令,有母子俩互相指控打起了官司。景骏说:“我小时候父母死得早,现在自己还常常感到痛惜。你现在很幸运有亲人,但怎么会忘掉了尽孝呢?对父母要孝顺的教育不普及,是我做县令的罪过。”说到这里,就流下了痛苦的眼泪,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最后给了他们一本《孝经》,让做儿子的好好学习怎样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于是那母子俩很感动,儿子也很惭愧,请求回家悔过自新,后来就成了一个大孝子。 景骏后来做了好几年的赵州长史,有公事路过肥乡的时候,老百姓很高兴,争先恐后地凑集了酒食迎接他慰问他。有个小孩子也在里面,景骏就说:“你还出生的时候,我就离开了肥乡,你没有我原来的恩啊,为什么也来呢?”孩子回答说:“老爷爷们告诉我说,学校的房子、招待客人的房子以及桥啊堤坝啊全是您给修的,我还以为您是古代的人呢。今天有幸亲眼见到您,所以来的啊。”景骏很是感动,居然留在那边和当地的百姓喝了一天的酒。后来升任房州刺史,但当地很穷,交通又不便,还很有蛮夷的风俗。没有学校,喜欢祭祀敬鬼。景骏就替那些读书人介绍到上面去考试求功名,还打通了狭隘的道路,修造了招待客人的房子,把没有用处的祭祀房子废弃不用。景骏管理百姓,寻求让他们感到方便的措施,大体上像这样。注:可能还有错误的,请不吝指出。我喜欢翻译题。祝你学习愉快!。

热心网友

对不起,小人无才